泽连斯基这话,扔出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下。他说,乌克兰就两条路,要么你们给个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要么,我们就自己动手,把当年扔掉的核武器,再捡回来。
这事儿都快一年了,还在那儿吵呢,没个头。莫斯科那边反应最快,直接就给你画了条血红的线,意思就是,基辅你敢碰一下试试,后果自己想。西边那帮盟友呢,听了这话,心里头估计也是咯噔一下,五味杂陈。这信号太危险了,简直是在悬崖边上跳舞。
说真的,乌克兰念叨这个“核选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一到绝望的时候,这个念头就像个幽灵一样飘出来。一想到当年,基辅家里可是阔气得很,坐拥世界第三大核武库,那场面,谁见了不怵?怎么就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呢?
你想想那画面,苏联“duang”一下没了,乌克兰一觉醒来,稀里糊涂就成了世界第三核大国。家底有多厚?一百多枚洲际导弹跟电线杆子似的杵在发射井里,上面顶着将近两千个战略核弹头,还有两千多个小的战术核武器扔在仓库里,天上还飞着几十架能挂核弹的战略轰炸机。这规模,1991年的时候,英法中三家加起来都不够看的。
听着是牛,牛到天上去了。可问题是,这堆王炸,从来就没真正姓过“乌”。那个能让世界重启的“核按钮”,那本发射密码,自始至终,都在莫斯科的保险柜里。苏联在的时候,听苏联的;苏联没了,就归了叶利钦。乌克兰,说好听点是“持有国”,说难听点,就是个看仓库的。
再说了,乌克兰独立前,自己就把话说死了。1990年那份《主权宣言》,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咱要搞“无核三原则”——不接受、不生产、不获取。这调子定得高高的。等到真独立了,又签协议,说自己是无核国家,先把那些小的战术核弹头,乖乖送回俄罗斯。
但人心是会变的。到了九十年代初,基辅的态度就变得有点……怎么说呢,暧昧。当时的总统克拉夫丘克,一个老狐狸,嘴上说着“和平万岁,无核光荣”,私底下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他想把这堆“废铜烂铁”当成政治筹码,跟全世界要价。开口就是几十亿美元的补偿,还要铁帽子王一样的安全保障,少一个子儿都免谈。他甚至还琢磨,在核弹头全拆光之前,乌克兰得设个“战略核力量总司令”的位子,过一把瘾。
乌克兰自己家里也吵成一锅粥。议会里总有那么一帮激进派,天天嚷嚷着,还谈什么谈,直接宣布自己是核国家不就完了?1993年,议会还真就通过了一个决议,说乌克兰是核武器的“拥有者”。这文字游戏玩得,外交官们也跟着学,说乌克兰的地位很“独特”,虽然不是核国家吧,但“拥有核武器”。
这种犹犹豫豫、扭扭捏捏的态度,把美国人给彻底惹毛了。你想啊,美国人最怕什么?就怕核武器跟菜市场的大白菜一样,到处都是。当时的国务卿贝克说得特直白,苏联解体要是搞出一个“揣着几万枚核弹头的南斯拉夫”,那大家就都别过了,等着全球重启吧。
华盛顿和莫斯科的耐心,很快就见底了。北约也放话,基辅再这么磨蹭,以后什么“和平伙伴关系”,门儿都没有。真正的摊牌,是在1994年的1月12号。那天,克林顿坐着“空军一号”去莫斯科,半道上,在基辅停了一下。
据后来的人回忆,那场面相当难看。克林顿那张脸,黑得跟锅底似的,直接就让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那架飞机的舷梯底下傻站着,给了个下马威。然后,就是最后通牒,硬邦邦的,没得商量:要么,你现在就放弃核武器;要么,你就等着被全世界经济封锁,政治孤立。
这招太狠了,也太管用了。两天后,克拉夫丘克就飞去莫斯科,跟克林顿、叶利钦签了个三边声明,把核裁军的时间表给钉死了。年底,那份后来坑了乌克兰几十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也出炉了。乌克兰放弃核武器,换来美、俄、英三国的“安全保证”。
问题就出在这个“保证”(assurance)上,它不是有法律效力的“承诺”(commitment)。这词儿用得,小心翼翼。而且在美国的坚持下,这文件连议会批准都不用,更别提什么强制执行机制了。这种模糊,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到1996年,乌克兰最后一批核弹头运走。到2001年,最后一个导弹发射井被炸毁。
现在回头看,这事儿好像又没办法。就像克拉夫丘克自己后来也认了:“那堆核武器,是俄罗斯的,控制权在俄罗斯,生产也在俄罗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是啊,没有莫斯科给的密码和技术维护,那堆“大杀器”放不了几年,自己就得变成一堆谁都不敢碰的放射性垃圾。
时间一晃到了2014年,克里米亚没了,顿巴斯打起来了。那个关于核武器的幽灵,又一次从坟墓里爬了出来。乌克兰的官员和专家们,开始公开地、大声地喊:“我们当年错了!”
前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图尔奇诺夫的话,听着真是字字泣血:“在这个世界上,弱者是没人理的,只有核武器才能保住乌克兰。我们放弃了世界第三的核潜力,换来了什么?换来了美、英、俄的‘保证’。结果呢?抢走我们武器的俄罗斯,现在占着我们的土地,另外两个担保国,就只会说几句‘我们深表担忧’。”
从那以后,后悔药就成了基辅的口头禅。2022年2月,就在战争爆发前几天,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着全世界的面,几乎是把话挑明了:乌克兰要是再得不到真正的安全,就要重新考虑自己的无核地位。
这还没完。到了现在,这个话题更是被炒得火热。《纽约时报》甚至说,有些西方官员私下里已经在嘀咕,要不要把当年拆掉的核武器,再还给乌克兰。还有乌克兰消息人士放风,说“只要总统一声令下,几周内就能搞出第一枚核弹”。
莫斯科的反应,激烈到近乎于咆哮。国防部警告说,基辅可能在搞“脏弹”。梅德韦杰夫也出来补刀,说乌克兰那些苏联老实验室,拼凑点低当量的放射性炸药出来,不是什么难事。普京则直接把话说死了:“俄罗斯绝不允许乌克兰获得核武器。”他说这些都是挑衅,乌克兰就算没这个能力,但“任何朝这个方向迈出的步子都会引来回应”。
好了,说了半天,那乌克兰到底行不行呢?这得两说。
一种是“脏弹”。乌克兰确实有铀矿,核电站里也存着大把的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理论上,用这些玩意儿裹上普通炸药,搞个“脏弹”出来,是可能的。但“脏弹”和原子弹,那完全是两码事。它不会有蘑菇云,就是用炸药把放射性物质撒得到处都是,污染一大片地方。这玩意儿军事上屁用没有,但你要是在大城市里引爆,造成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是灾难性的。所以专家都管它叫“核恐怖主义工具”,不是正经的战争武器。真要走到那一步,那就是自杀。
至于真正的核武器,那可就不是一个次元的难度了。浓缩铀的工厂、生产钚的反应堆、精密到纳米级的弹头设计,最后还得找个地方搞核试验……这些,乌克兰一个都没有。当年苏联搞核武器的那些核心机构,全在俄罗斯。乌克兰负责裁军的大佬戈尔布林自己都说,当年那点工业基础和专家,早就散了,找不回来了。说白了,理论上乌克兰能凑个“脏弹”,但要造一枚能打出去的真家伙,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更要命的是政治上的风险。乌克兰只要敢摆出这个姿态,都不用真干,第一个翻脸的可能不是俄罗斯,而是把它当命根子的西方盟友。谁愿意看到一个正在打仗,而且还有过向伊朗、朝鲜泄露军事技术黑历史的国家,手里攥着个不受控制的核按钮?
所以你看,基辅现在就卡在这儿了。把“恢复核地位”当成一张牌,挂在嘴边,或许能敲打一下盟友,多要点援助和承诺。但这条“核红线”,是真不能踩。一脚踩下去,惩罚你的,绝不仅仅是莫斯科。
说到底,对基辅来说,“核选项”早就不是一个军事问题了,它是一个绝望的政治姿态。喊一嗓子,恶心恶心莫斯科,顺便向西方哭诉自己的委屈,仅此而已。
俄罗斯的红线就在那儿,画得比什么都清楚:乌克兰必须中立,不能进北约,更不能有核。从这个角度看,所有关于“核选项”的争论,都暴露了这场冲突最无解的核心。对莫斯科而言,这个问题,靠西方的“保证”和嘴皮子是解决不了的。唯一能让这个核幽灵彻底安息的,恐怕只有战场上的最终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