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欧洲人的日子像是掉进了蜜罐里。你看看他们,工业上吧,好像跟中美掰手腕有点力不从心;科技上呢,也不再是那个一呼百应的火车头了。可人家就是有底气,理直气壮地讨论着每周只上四天班。冰岛那边更绝,公务员工作时间从40小时砍到35,钱一分不少,据说效率反而还高了。比利时也马上跟进,员工想一周干四天?行,自己申请。
这种悠闲背后,是高得让人咋舌的福利。法国的劳动法,厚得能当板砖用。瑞典的爹妈,生个孩子能休480天带薪假。芬兰的大学生,啥也不干,每个月就能领到折合五千多块人民币的补贴。这就让人纳闷了,他们的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可是一路往下掉,这钱,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谜底其实就藏在全球过去三十年的大棋局里。说白了,欧洲人特别聪明,他们把自己的生存成本,巧妙地转移给了别人。就像接了三根巨大的管子,一根从俄罗斯来,输送着廉价的油气;一根从美国来,罩着一个军事保护伞;还有一根,从中国来,连着一个巨大无比的消费市场。这三根管子源源不断地输血,才养肥了欧洲的福利体系。可现在,问题来了,这三根管子,好像约好了一样,同时开始拧紧阀门。欧洲的好日子,似乎也一眼望到了头。你看最近法国街头,那25万人的抗议,最后怎么就变成了打砸抢的狂欢?整个社会,就跟个被点着的火药桶似的。
说起来,欧洲过去三十年的安逸,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躺赢”局。这得感谢三位“金主爸爸”的慷慨。
头一位,就是俄罗斯。在2022年那场冲突之前,俄罗斯简直就是欧洲的“超级加油站”。欧盟四成的天然气、快三成的石油,都从那儿来。关键是还便宜,比国际市场上低了整整两成。这是什么概念?德国那个化工巨头巴斯夫,就因为用着这些便宜能源,生产乙烯的成本能比中国的同行低15%。法国人搞核电,连铀燃料的补给成本都能便宜个12%。
这些省下来的钱,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它们变成了欧洲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优势,变成了企业鼓鼓的钱包,最后,又通过税收和高工资,流进了每个欧洲人的福利账户里。你看,俄罗斯卖的是资源,欧洲人省下的可是真金白银。这笔账,他们算得比谁都精。
第二位金主,是美国。北约那个摊子里,欧洲的安全基本就是美国外包了。2021年,美国在欧洲的驻军超过六万三千人。从东欧的天上,到地中海的海里,都是美国人在花钱、在出力。北约嘴上说着,成员国军费至少要占GDP的2%,可法国呢,只肯掏1.5%,德国连500亿欧元的军费都觉得肉疼。
这笔账也好算。要是让欧洲自己扛起防务,德国每年至少得多掏400亿欧元,这钱平摊到每个纳-税-人头上,就是1200欧。这省下来的天文数字,转个身,就变成了瑞典那长得离谱的育儿假,变成了芬兰学生们舒服的生活补贴。美国大兵在前线站岗,欧洲人在后方发福利,这买卖,简直完美。
第三位,也是分量最重的一位金主,就是中国。中国崛起的中产阶级,简直就是欧洲高端品牌的“提款机”。就说2022年,大众汽车在全球卖出去的车,有37%是中国人买的;空客每造三架飞机,就有一架的目的地是中国。瑞士手表一半以上卖到亚洲,这里面又有七成,戴在了中国人的手腕上。
奢侈品行业就更夸张了。LVMH集团,就是那个卖LV的,毛利率高达68%。他家老板阿诺特,2023年靠着2110亿美元的身家,一度把马斯克都挤下去,当了全球首富。这些利润像潮水一样流回欧洲,然后呢?德国宝马的生产线工人,可以心安理得地拿着每小时45欧元的工资,这是他们中国同行的8倍。欧洲人就这么卖着包、卖着车、卖着精密仪器,赚得盆满钵满,再用这些钱,给自己建了一个福利天堂。
可惜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场持续了三十年的盛宴,终究还是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撑着欧洲福利体系的那三大支柱,就在最近这几年,几乎同时开始摇晃,而且晃得特别厉害。
最先倒下的一根,是俄罗斯的能源。2022年2月,冲突一爆发,“北溪”管道那几声爆炸,就像是发令枪,宣告了欧洲廉价能源时代的彻底终结。德国的工业电价,duang一下,暴涨了400%。化工巨头巴斯夫扛不住,只能关厂子。荷兰的锌冶炼厂也只好拉下电闸。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的份额,从40%一下子掉到18%,石油更是从25%跌到连4%都不到。
这场能源危机,直接后果就是2023年欧盟制造业近2200亿欧元的资本外流,其中一半,跑去了美国和中国。你看,过去靠俄罗斯省下来的钱,现在不仅要加倍吐出来,还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掏空,这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紧接着,美国的“保护伞”也开始漏雨。特朗普那时候就天天嚷嚷,让欧洲多交点“保护费”。拜登政府上来,搞了个《通胀削减法案》,那玩意儿简直就是个巨型抽水机,把欧洲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哗啦啦全吸到美国去了。更要命的是,北约居然计划在2025年,把成员国的军费目标,直接提到GDP的5%。这意味着什么?欧盟每年要多掏超过9000亿欧元的军费。
法国总统马克龙急了,高喊着要“战略自主”,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却说了句大实话:没有美国,德国的防空连一个星期都撑不住。所以这笔钱,欧洲是不想出也得出了。军费开支一上来,那原本用来发福利的预算,可不就得被挤占了吗?
但最致命的一击,还是来自那个曾经的“提款机”——中国。中国已经不满足于只当一个买家了,人家摇身一变,成了你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23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3%飙到15%;欧洲新增的光伏板,82%都是中国制造。
过去那些被欧洲人牢牢攥在手里的高端制造业,现在也感到了阵阵寒意。西门子的CT机,为了跟中国对手抢市场,不得不降价25%;空客的A320,卖给中国的报价也低了12%。欧洲企业的利润被疯狂挤压,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高薪高福利,现在反而成了脖子上最沉重的枷锁。
你想想,当外部的“输血”管道一根根被掐断,欧洲内部积累了几十年的矛盾,那还不得瞬间就爆了?
经济衰退是最直接的信号。德国,号称欧盟的“发动机”,经济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正式衰退了。整个欧盟2023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可怜的0.4%。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更是跌到了42.7的低点,这已经不是“慢下来”了,这是实实在在的萎缩。
比经济衰退更吓人的,是那堆积如山的债务。就拿法国来说,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公共债务总额已经高达3.3万亿欧元,占GDP的比重飙到了114%。政府没钱了,怎么办?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可法国已经是全球税负最高的国家之一了,你再加税?那企业和资本只会跑得更快,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没办法,法国总理只能把刀砍向了福利。计划削减福利开支,让大家勒紧裤腰带。这可不就捅了马蜂窝了嘛。人都是这样,由奢入俭难。你敢动说好要给我的蛋糕,我就敢跟你掀桌子。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那25万法国人走上街头,用烧着的垃圾桶和汽车把路堵死。政府派了8万警察也压不住。同样的情景,在英国也在上演,伦敦街头万人对峙,示威者甚至跟警察动起了手。连马斯克都来凑热闹,视频连线呼吁解散英国议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抗议了,这是整个中下层民众在对着统治阶层怒吼:你们的游戏,玩完了!
这些此起彼伏的罢工和骚乱,从英国护士要求加薪19%,到法国铁路工人大罢工,再到希腊教师抗议经费削减,根子都在一个地方:养着高福利的钱,没了。整个欧盟内部,东欧忙着跟俄罗斯对峙,南欧那几个国家一个比一个穷,过去还能出来兜底的德国,现在也自顾不暇了。欧盟,不再是那个坚实的后盾,它现在更像一条载着一群难兄难弟、正在慢慢下沉的破船。
欧洲今天的困境,从来都不是什么意外。这是长期依赖“外部输血”、死守着高福利模式、又错过了产业转型机会的必然结局。过去,它吃尽了全球格局的红利,舒舒服服地待在自己的安乐窝里,过着那种让全世界都羡慕的日子。
但现在,殖民时代的余晖早就散了,新兴产业的赛道被中美瓜分得差不多了,内部的债务和福利矛盾又被彻底点燃。欧洲终于要面对一个它不愿面对的残酷现实:是时候回归它本应在的位置了。这场从“躺赢”到自救的硬仗,才刚刚开始。街头那些燃烧的怒火,或许,只是这场痛苦转型的一段序曲。靠别人输血的日子结束了,接下来,欧洲必须学会自己给自己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