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喀布尔、华盛顿、以及海外媒体同时热议一件事:特朗普在公合说要“夺回”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阿富汗临时政府高层马上回应,明确不接受任何外国驻军;随后,两边的口气都在加码。
先看特朗普的说法。他把巴格拉姆挂在嘴边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换了更硬的口气,扬言要重新掌控这个基地,还放话不交出就要“有坏事发生”。因为这个,外界立刻联想到军事行动,所以议论很快炸开。
阿富汗这边也不含糊。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近期转引,阿富汗防长穆拉·雅库布重申,已经给了美国答案:想要基地,就准备打很久的仗。另外,塔方总参谋长法西胡丁也说,如果有人想用武力说话,阿富汗国民军做好了斗争准备。
这几句不是虚头巴脑。塔方现在掌控全国,机场、口岸、道路都在自己手里,所以话说得直也有底气。接着看下一个事实,巴格拉姆在哪、为什么被反复提起。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在阿富汗帕尔旺省,离喀布尔大约60公里,是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核心枢纽。特朗普还拿它“离中国很近”做文章,鼓吹“一个小时车程就到中国核设施”。这句话听着热闹,但并不靠谱,瓦罕走廊是高山峡谷,没有直通公路,更谈不上“车程一小时”。
这里必须把历史摆清。2021年7月,美军在夜间撤离巴格拉姆;同年8月底,美军完成从阿富汗的撤出。很多美国人至今觉得那一幕很丢人,盟友也对仓促撤离耿耿于怀,所以巴格拉姆一被提起,情绪就被点燃。
简评一句:特朗普反复拿巴格拉姆说事,一方面是掰手腕,打拜登的老账;另一方面是给自己贴“强硬”的标签,方便在国内拉票。他把对外下棋和对内选举捆在一起,这在美国政坛很常见。
再看现实的难点。美国要“重返阿富汗”,首先要解决法律和后勤问题;没有阿富汗的同意,就是军事入侵。美国在欧洲和中东都有压力,军费、兵力、民意都要算账,结果就是很难为一座基地单独开一条新战线。
塔方也在释放稳定信号。阿富汗临时政府多次公开承诺,不允许任何人利用阿富汗领土去威胁邻国,包括中国在内。因为这个,北京和喀布尔之间的沟通不断,安全议题是重点。
具体的合作也在推进。2023年5月,中巴阿三方外长对话在伊斯兰堡恢复;随后三方工作层多次沟通,把反恐、边境管控、经贸通道都摆上台面。中国企业在矿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和阿方联系增多,跨境道路和物资动起来,阿方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简评一句:当外部合作有了盼头,国内秩序也在慢慢往前走,塔方在国家主权上就更不愿退。美国如果硬要把手伸回来,塔方宁可顶着打,也不愿把门开一条缝。
同样要看到,阿富汗是个很难“管”的地方,山多、路险、族群复杂,很多大国在这里都吃过亏。特朗普把话说得猛,听众也不少,但把话落到地面,难度远远不止一句口号。
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安全合作如果继续稳步推进,跨境通道更顺、反恐更有力,外部军事介入的空间就会更小。周边国家都不愿再看到战火回到自家门口,这是一条清楚的红线。
综合前面的事实,塔方这次强硬不是临时起意,有前次对美作战的经验,也有当前的合作底气。美国要用老办法往里闯,很可能再次陷进耗不起的泥地,掰手腕的姿态多,真落地的动作少。
给一幅现场画面:傍晚,巴格拉姆旧跑道边,风卷起灰尘,两名持枪士兵慢慢巡着外围栅栏,远处机库的铁门半掩着,一辆皮卡停在墙下,发动机的声响忽远忽近。下一步,谁会把话从台上挪到台下,先迈出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