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波为娃养家,黄维平一家三口中秋广西团圆的苦与甜”
中秋佳节将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阖家团聚、儿孙绕膝的好日子。但74岁的黄维平,却独自在广西与妻女迎来一个别样的中秋。他为了女儿天赐的未来,带着妻子田新菊远离老家山东,这段跨省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一家三口鲜为人知的奋斗与无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放弃老家的亲情选择千里移居?而今又是怎样的生活让他们感到苦乐参半呢?
提及黄维平,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高龄得女”的传奇故事。几年前,黄维平和比自己小几岁的田新菊不顾孩子们的强烈反对,坚决决定让小女儿天赐来到人间。按照常理,七旬老人早该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黄维平却选择了一条颇有挑战的路。不过,时间没能带走他做父亲的热情,反而让他走得更坚定。
原本在山东,黄维平一家三口的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安稳知足。可自从小天赐出生后,考虑到养老与家庭支出压力,他渐渐生出了另谋出路的念头。今年年初,黄维平毅然带着妻子和5岁的天赐,举家迁往广西开启新生活。这样的选择,既有生活所迫,也饱含着长辈对子女的责任和担当。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好奇:换个地方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家三口的日子又真的能如意想象中那般顺利吗?事实远没有表面看着轻松。
初到广西的日子,说起来五味杂陈。人生地不熟,语言习惯不通,哪怕是小小买菜、问路,头一回也得小心翼翼。最大的困难,还是孩子的照顾。黄维平和田新菊要忙于各自的生计,而5岁的天赐还那么小。于是,夫妻俩无奈之下,将天赐送去寄宿学校。刚开始,天赐几乎每天都在想念父母的哭泣中入睡,黄维平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可现实不允许他们退缩,为了让孩子早点适应,也为了让她学会自立,夫妻俩狠下心来坚持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赐慢慢适应了寄宿生活。原本娇气的她,变得独立懂事。数据显示,自从入读当地知名寄宿小学后,天赐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大幅提升,每到周五晚上,天赐总是会开心地扑向爸爸妈妈,而黄维平心头的酸楚和欣慰也只能自己慢慢品味。可惜,一家三口能团聚的时间,每周只有两天不到,平时大多各过各的,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实在让人有些无奈。
更让人头疼的是刚到广西的前几个月,黄维平和田新菊两个人还需要来回奔波于山东、广西两地。他们一个要安排老家的琐事,一个要兼顾新生活的开展。为了不错过每个与女儿团聚的周末,他们常常顶着疲惫急急忙忙赶回广西。想象一下,一位74岁的老人,每周都要坐飞机、坐高铁,再拖着行李箱换乘地铁长途跋涉,只为争取和5岁女儿多待几个小时,这份操劳可想而知。
渐渐地,日子到了今年中秋节。往年这个时候,黄维平一家总会早早订好车票,赶回山东老家和亲人们团圆。然而今年,因为奔波和工作的原因,他们不得不留守广西。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显示,今年暑运全国铁路已发送旅客突破8亿人次,可对于年事已高的黄维平来说,舟车劳顿还真不是小事。田新菊时常感叹,每次刚到家里屁股还没坐热,就要筹备返程。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消耗使得他们萌生了今年中秋“就地团圆”的想法。
于是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黄维平和田新菊下定决心放弃回老家。他们计划在广西的家里,三口人买菜做饭,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圆宴。虽然没有山东老家的亲戚作伴,但一家人在一起,这份温情就是最珍贵的节日礼物。黄维平坦言,中秋的意义就在于团圆,无论身在何处,家人的陪伴才是最重要。为了让山东老家的亲人也感受到问候,田新菊还抽空提前返乡,专门去看望了七八十岁的几位姐姐——这些年迈的亲人,曾经在天赐出生时也给过他无数关怀,如今远隔千里,见面愈发困难,思念却从来未曾减淡。
而如今,黄维平也不得不承认,背井离乡后的生活就像一枚硬币,总有一面是遗憾。尤其是年年岁岁,中秋节本是儿孙满堂、老少齐聚的大日子,现在却只能隔着视频与远在老家的亲人遥遥相望。每每视频那头传来家乡的方言、笑语盈盈,黄维平心里滋味难言,思乡的情绪悄然袭来。
也正因为如此,黄维平经常和天赐妈妈念叨,等再过几年,看天赐长大一点,有没有可能常回老家看看。只是如今两地生活的现实,注定了没有太多选择。老人操碎了心,两地奔波,为的是女儿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像黄维平这样的异地打拼、异地求学的家庭数量显著增长。每个家庭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细碎的坚持。
说到底,黄维平夫妻俩的选择,是许多普通中国家庭的缩影。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他们可以背井离乡,任劳任怨。广西的日子,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时候晚饭后全家一起看月亮,小天赐会想起山东老家的堂姐堂兄们,在视频里喊“等我回去陪你们抬灯笼”;田新菊则经常在厨房备菜的时候想起家乡老宅的灶台,手里切着新鲜南瓜,脑海里却翻腾着山东的家常韭菜盒子;黄维平则喜欢在周末斜倚阳台,给远方亲人发去照片,一张照片里是广西湛蓝的天空,三口人背对镜头并肩站着,脸上写满平凡的幸福,但照片背后的故事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亮和故乡,对于黄维平来说,广西成了继续奋斗的战场,也是一个新的“家”。面对将来岁数渐大、体力渐弱的不可避免,或许他们会思考能不能再回到山东安享晚年。但眼下,这一家三口,每一个相守的当下,都在诉说着亲情的可贵。
或许对于许多像黄维平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生活的现实和子的成长,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广西和山东之间的不只是千里之遥,更是情感的割舍和无声的执着。在这团圆的节日氛围中,他们选择了脚踏实地,朴实无华地过好属于自己的中秋,选择在漂泊中拥抱温情,也算是另一种中国式的团圆吧。
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背井离乡的生活方式会面临更多挑战,也会有更多收获。无论未来路途多遥远,团圆的意义,从来不只在家乡,也在温暖的陪伴当中。对于黄维平来说,中秋的月亮依旧圆,只不过这一份团圆,更加珍贵也更加深刻。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