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别再研究内盘外盘了,你只是庄家剧本里那个被打飞的NPC

很多人炒股,都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在搞研究,是在跟K线图和财务数据进行一场神圣的智力交流。

但凡有这种想法的,最后基本都成了别人交流的对象,而且是被物理交流的那种。

现实是,A股市场,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人性斗兽场。你以为你在做阅读理解,其实你是在跟一群拿着剧本的演员玩儿对手戏,而你的角色,通常是那个被打飞的NPC。

在这场戏里,有个道具,叫“内盘外盘”,很多人把它当成了预知未来的水晶球。觉得看懂了红绿数字的消长,就等于看穿了对面那个叫“主力”的牌手底牌。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有道理?感觉财富密码就在眼前?

别激动,朋友。

你盯着看的那个“水晶球”,很可能是个哈哈镜,专门照出你最想看到的样子。

说白了,内盘外盘这点事儿,就是牌桌上最基础的心理战。你以为是科学,其实是玄学;你以为是数据,其实是人性的倒影。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扒光了,看看这件皇帝的新衣底下,到底藏着什么。

先说一个最容易让人上头的剧本:外盘暴打内盘,股价和成交量一起往上窜。

教科书会告诉你,这是主动买盘汹涌,是主力在真金白银地抢筹,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赶紧上车,下一站财务自由。

听着是不是热血沸腾?感觉自己就是那个被时代选中的男人?

冷静点,这事儿骚就骚在,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演给你看的。

这就好比你看一份P过的体检报告,指标看着都挺好,红的绿的特精神,但肝上的那个小阴影,人家压根就没给你放上去。大资金真要建仓,很多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用一堆马甲账户,在水面下悄悄吸筹,生怕动静大了把股价抬高,增加自己成本。

那种敲锣打鼓告诉你“我要进场了”的,确实有,但更多时候,人家是在告诉你:“兄弟们,气氛搞起来,后面来的朋友,单我已经买了,你们随意。”

这根本不是考试,这是拳击比赛。你以为你在做阅读理解,其实对面那个壮汉正瞅着你喘气的功夫,准备给你一记闷拳。你研究他的招式,他也在研究你的防守漏洞。

反过来,内盘碾压外盘,股价放量下跌,就一定是世界末日吗?

表面上看,确实是。主动卖盘跟不要钱似的往下砸,恐慌情绪都快从屏幕里溢出来了。这时候你要是还扛着,邻居家的狗路过都得夸你一句“勇士”。

但这里面,同样有套路。

你想想,如果一个庄家手握重兵,想要出货,最高效的方式是什么?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跑路,然后大家比赛谁跑得快吗?那他自己不就成了关门的那一个?

所以,有时候这种恐慌式下跌,是“围师必阙”,故意留个口子,制造一种“再不跑就没机会了”的假象,引诱更多人交出筹码。当然,大部分时候,放量暴跌就是真的在出货,毕竟跑路这种事,演技太好容易把自己也骗了。

关键在于,你得知道,你看到的,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

最骚的操作,还得是高位横盘的“山顶气氛组”。

股价在高位横着不动。

外盘数据还挺好看。

成交量也放得老大。

是不是感觉要突破了?是不是觉得马上要一飞冲天了?

想多了,朋友。这叫“山顶上蹦迪”,看着热闹,其实是找人来分摊下山的缆车票呢。

大资金出货,最怕的就是没人接盘,造成踩踏。所以他们会在高位,用对倒的手法,左手卖给右手,自己跟自己玩儿,制造出成交活跃、买盘强劲的假象。外盘数据就是这么来的,好看,但没用,跟网红的精修图一个道理。

这就好比夜店里的气氛组,全场最嗨的就是他们,任务就是让你觉得这里人声鼎沸、姑娘遍地,赶紧开一瓶八二年的拉菲。等你开了酒,他们就悄悄去下一个场子了,留下你对着账单发呆。这种局,就是典型的“喂到嘴里”的毒药,甜,但是会死人。

有山顶蹦迪,自然就有地板摩擦。

股价趴在地板上。

内盘卖单挂了一堆。

成交量跟心电图拉直线一样。

这是不是要崩盘了?是不是世界末日了?

别激动,老铁。人家这是在“深蹲”,假装体力不支,吓唬你把手里的票交出来,他好轻装起跳。

这种“低位压盘吸筹”,是老手们最爱干的事。一边用大卖单压着股价,制造一种“上方抛压沉重,此股已废”的幻觉,一边用小号在底下慢慢吃进。你看着内盘数据天天被打爆,觉得这公司明天就要倒闭,含泪割肉,结果人家转头就拉了个涨停。

你气不气?但这就是规矩。牌桌上,不光比谁钱多,还比谁更能演。

当然,市场上还有两种更常见的状态。

一种是内外盘数据差不多,股价在一个小箱体里来回画心电图。这说明多空双方暂时达成了默契,主力可能在休假,也可能是在酝酿下一个剧本。这时候你冲进去,大概率就是给券商贡献手续费,体验来回被扇耳光的快感。正确的姿势是,搬个板凳,吃瓜看戏,等他们分出胜负,你再决定是给胜利者献花,还是去给失败者撒一把土。

另一种,是内外盘都小得可怜,成交量萎靡到像是被全世界遗忘。这种票,就是“僵尸股”。没有故事,没有梦想,没有资金关心。你把钱放进去,不是投资,是做慈善,是行为艺术。有时候你看到它偶尔抽风涨一下,别激动,那可能就是单纯的“瞎积薄发”,也许是哪个基金经理下错单了。对于这种票,最好的操作就是把它拉黑,眼不见为净。

说到底,研究内盘外盘,不是为了找到一个稳赢的公式。因为在一个人性博弈的市场里,任何公开的公式,都会立刻变成被收割的依据。

你研究它的真实意义,是为了理解这场游戏的复杂性,是为了提醒自己,屏幕上跳动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站着一个比你更专业、更冷酷、也更不讲武德的对手。

现在坐庄的都讲究一个“快种快收”,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韭菜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已经提款走人了。哪还有那么多时间跟你玩什么价值投资的过家家。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狠招了。真正有用的狠招只有一条:承认自己的无知,尊重市场的不确定性,把每一笔交易都当成一场遭遇战,而不是计划好的奔袭。

看懂了数据背后的表演,你可能还是赢不了,但至少,你能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以及,什么时候该体面地离场。

这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