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包,这个美国人餐桌上的 “国民食品”,可能即将迎来一轮涨价潮。而这背后,是一场由关税政策、虫害蔓延和气候问题交织引发的牛肉供应链危机。
关税 “重锤” 砸向巴西牛肉
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计划对巴西商品加征 50% 关税的消息,让美国牛肉进口商们坐立难安。要知道,巴西是美国牛肉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今年前五个月,美国从巴西进口的牛肉量同比翻倍,达到 17.5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21%。
若 8 月 1 日起实施 50% 的新关税,叠加原有税率,巴西牛肉的进口关税将飙升至 76% 左右。“按这个税率,一磅巴西牛肉都不值得买了。” 行业顾问 Bob Chudy 的话道出了进口商的困境 —— 要么承担天价成本,要么彻底停止从巴西进口。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加税。4 月特朗普政府曾征收 10% 关税,导致 6 月巴西牛肉进口速度明显放缓。如今税率再翻 5 倍,相当于给本就紧张的牛肉供应 “雪上加霜”。
国内供应告急,进口渠道又遭堵
美国牛肉市场的麻烦早有伏笔。受多年干旱影响,牧场牧草枯竭,饲养成本飙升,农民不得不缩减牛群规模,目前美国牛群数量已降至 70 多年来最低。今年牛肉总产量预计减少 2%,仅 2640 万磅,国内供应持续紧张。
屋漏偏逢连夜雨,另一个主要供应国墨西哥也 “掉了链子”。由于新世界螺旋虫(一种食肉害虫)在美墨边境以南蔓延,美国已暂停从墨西哥进口牲畜,这让本就依赖进口的美国肉类公司更显被动。
一边是国内产量创低,一边是两大进口来源遇阻,美国牛肉价格早已冲上历史高位。现在巴西关税再加码,相当于给紧绷的供应链又勒紧了一圈绳索。
涨价潮或从餐桌蔓延至整个行业
牛肉是汉堡的核心原料,其价格上涨必然会传导到终端。美国消费者联合会食品政策主管托马斯・格雷米利安直言:“牛肉是很多人的主食,关税很可能推高零售价。”
餐馆首当其冲。全美餐饮业协会高管 Sean Kennedy 表示,餐馆依赖稳定的进口供应,现在被迫寻找新供应商,食材成本上涨最终会反映在菜单价格上。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买一个汉堡可能要多掏几美元。
进口商们则在紧急寻找替代来源,澳大利亚、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可能成为备选。但分析师指出,这些国家的供应能力有限,且运输成本更高,最终还是会推高整体牛肉价格。“你需要更高的价格才能分配现有的资源。” 咨询机构首席经济学家 Altin Kalo 的话,点出了市场的无奈。
一场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
从巴西牛肉关税到美国汉堡涨价,看似遥远的政策调整,正通过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影响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背后,是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高度关联 —— 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可能让另一个国家的餐桌买单。
对美国消费者而言,未来几个月,不仅是汉堡,牛排、牛肉罐头等各类牛肉制品都可能迎来涨价。而这场由关税引发的 “牛肉危机”,也让人们再次看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最终往往由普通民众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