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围绕着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的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终于尘埃落定。此前在7月上旬,这艘巨舰挂满红旗的景象,一度让无数军迷热血沸腾,将其解读为即将海试或关键系统验收的信号。
然而,当红旗悄然撤下,期待中的海试并未发生时,疑惑与失落的情绪开始蔓延。外界的种种猜测,最终在八一建军节的央视特别节目中得到了解答。原来,那场盛大的“满旗”仪式,并非为了技术节点,而是一场庆祝建军98周年的歌舞表演舞台背景。
这个答案虽然有些出人意料,甚至略带一丝喜感,但当人们透过节目镜头仔细观察这艘作为“背景板”的巨舰时,却发现了比海试传闻更令人振奋的细节。这场精心安排的亮相,无意间为外界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察四川舰建造进度的绝佳机会。
“派对”背后的硬核施工现场
节目画面中,数百名海军官兵在甲板上列队高歌,节日的氛围拉满。但透过这些,四川舰的真实状态一览无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舰艏左侧那个长达近百米的弹射器安装工棚依然矗立,清晰地表明电磁弹射器这一核心系统仍在进行紧张的安装与调试。
飞行甲板本身光滑如镜,尚未铺设最后的防滑涂层,这是大型航母类舰船在关键甲板设备安装完成前的正常状态。甲板上的锚链孔等开口处,被一些白色的遮盖物覆盖着,虽然看起来有些零散,却也透露出这些区域的施工仍在进行,需要防止杂物掉落。
与这些“未完成”的迹象并行的是,大批海军舰员的登舰活动。这并非临时组织的群众演员,而是提前进驻的未来主人。他们提前上舰熟悉环境与设备,是海军接装新舰的传统做法,意味着“软件”层面的准备工作早已与硬件建造同步展开。
不声不响,“脑袋”已经亮起来了
如果说飞行甲板的施工状态还在意料之中,那么舰岛上层建筑所展现的进度则着实让人惊喜。通过央视的镜头可以发现,四川舰的“神经中枢”——雷达与电子系统,已经基本成型,甚至可能已经进入了调试阶段。
舰载机助降雷达的外形清晰可见,似乎已经安装到位。前后两个综合射频桅杆上的各种雷达阵面也已不再遮掩,直接裸露在外。前桅杆那个酷似054B护卫舰的“围脖”结构中,集成了S波段双面相控阵搜索雷达,下方还有三组共12面大小不一的阵列,这套配置与055万吨大驱和福建舰类似,指向了强大的电子对抗与支援能力。
后舰岛的桅杆设计则更显独特,采用了上下两层八面体的“围脖”结构,轮廓比福建舰更为圆润,天线尺寸和布局也存在明显不同。这些密集的阵列,无疑是为强大的数据链系统服务的,对于一艘将大量运用无人机的未来战舰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超出预期的开放与自信
无人机从舰艇上空飞过时,甚至清晰拍到了四个烟囱的近景,上层建筑内部也亮起了零星灯光。这种开放程度在以往的新舰建造过程中是难以想象的。要知道,四川舰下水至今尚不足9个月。
放在五年前,一艘仍在船厂进行舾装的战略级新锐舰艇,以这种方式成为全国性节目的背景板,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宣传方式的创新,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强大的工业实力带来的从容与自信。
当一国海军不再需要对每一件新装备都“藏着掖着”时,恰恰说明其技术已经成熟,且后续的发展规划已经成竹在胸。四川舰的这次“客串”,无形中传递出的信息,远比一次常规的海试要丰富得多。
结语
回头再看,那场因挂满红旗而起的猜测与失落,如今看来倒显得有些多余。军迷们期盼的海试固然重要,但央视镜头下所展现的四川舰,其内外部清晰的建造细节和惊人的完成度,才是更具含金量的“干货”。它告诉我们,这艘全球独一无二的超级两栖攻击舰,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的那一天,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近。与其纠结于仪式性的节点,不如静心期待它真正乘风破浪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