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弹道已锁!PLA秘密武器登场,台湾“反介入”神话,瞬间被戳破?

台湾当地的时事评论家杨永明,最近在一次公开的电视访谈中,提出了一个颇为引人深思的观点,他指出,倘若海峡两岸不幸真的走向武力对抗的局面,对于肩负祖国统一使命的人民解放军而言,凭借其现有的常规武器系统,事实上已足以妥善应对和解决这一敏感问题。

在此情境下,像先进的火箭炮和先进的无人机群这类装备,已能满足战术需求。杨永明进而评论说,像远程导弹这样具备战略威慑力的武器,在台海这一特定区域内的使用频率,恐怕会相对较低。这一论述,可谓直击核心,颇有见地。

这并非要否定解放军在远程精确打击领域的技术能力,而是说明,台海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解放军先进的常规作战力量,已经造就了一种“难以动用重型战略武器”的态势。台独分子妄图借由“采取拖延策略”或者“祈望外部军事干预”来争取时间和空间,其本质上是一种根本性的误判。

让我们先从火箭炮这一“看似传统”的装备谈起。它的效能远超许多人的想象,早就不是那个“打得不远,也打不准”的陈旧形象了。就以PHL-191型远程火箭炮系统为例,它的最大射程能够覆盖惊人的500公里。众所周知,台湾海峡最宽阔之处也仅仅有400余公里。这意味着,只需要将发射阵地设在福建海岸附近,整个台湾岛的大部分区域都将处于解放军的精确火力覆盖范围之内。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系统的精度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0米以内,这让它在许多场景下的精确度甚至超过了某些战术短程导弹。更具冲击力的是它的饱和打击能力,一次齐射可发出8枚火箭弹。如果采用集束战斗部,一枚弹头足以瞬间覆盖一个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瞬间摧毁既定目标。

回忆此前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的系列军事演习,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火箭炮系统的身影。即使它们仅仅是进行发射轨迹的模拟演练,其潜在的毁灭性也足以令那些坚定的“台独”分子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更为关键的是,其单发成本相较于导弹要低得多,如果真的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解放军可以像倾泻暴雨一般,源源不断地将火力投向目标区域。届时,台湾当局所谓的军事据点、机场跑道等关键基础设施,将难以承受如此密集的连续打击,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摧毁。

接着,我们来看看无人机在这场潜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解放军所装备的无人机系统,已然成为一款真正的“多面手”,无论是战场侦察、精确打击,还是电子干扰,它们都能够胜任。比如“翼龙-2”无人机,它能同时携带多达12枚精确制导弹药,并能持续在空中飞行超过20小时。

如果从福建地区起飞,它能在台湾岛上空持续盘旋数小时,执行侦察或打击任务。可以说,只要台独分裂势力将其装甲车、雷达站等关键目标暴露出来,便难逃被锁定打击的命运。更具颠覆性的是“蜂群无人机”技术。设想一下,当几十架乃至上百架无人机编队协同作战,它们可以以惊人的效率迅速瓦解敌方的通讯网络以及电力供应系统。

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军事演习中,已经令美军的指挥和控制系统都感到非常棘手,可想而知,装备水平和训练协同度都远不及美军的台军,将如何抵御这种打击?现在,解放军的无人机技术已经能够与远程火箭炮、海军舰艇等平台进行高效协同,构建起一种“目标一旦发现,立即予以打击”的快速响应作战模式。

台军那些精心藏匿于山体洞穴中的导弹发射装置,或是停泊在港口里的舰艇,都将变得无处遁形。无人机在空中进行精确侦察,一旦目标出现,无论是火箭炮还是舰炮,都能够迅速予以摧毁。这种作战反应速度和精确度,无疑使得动用远程导弹这样的“大杀器”显得不再那么必要。

杨永明之所以提出“远程导弹可能用不上”,其实还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关键原因:解放军的目标并非是“摧毁”台湾岛,而是追求“精准地掌控台海局势”。远程导弹这类武器,通常是用于对付远距离的大型战略目标。而台海问题的根本属性,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终目标,在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行动,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活在台湾的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

运用火箭炮和无人机等具有高精度打击能力的常规武器,能够实现对“台独”军事设施的精准打击,又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对台湾普通民众可能造成的附带伤害。这才是实现“以最小的代价,达成国家统一”这一崇高目标的最佳战略选择。

更何况,解放军当前强大的海空力量,早已拥有绝对能力实现对台湾海峡的有效封锁。这意味着,台军的空中战机可能面临无法升空的窘境,海军舰艇难以出港,甚至连最基本的情报获取都将受到严重限制。在这种战术态势下,台湾方面已无力对大陆形成实质性的军事威胁,远程导弹自然失去了其原有的战略用武之地。

反观台军现有的所谓“防御力量”,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和严格的审视。当前台军所装备的大量武器,很多都属于美军淘汰多年的二手货。以F-16V战斗机为例,尽管其被吹嘘为“能与歼-20抗衡”,但在去年的实弹演习中,却意外发生了坠机事故,暴露出其潜在的性能问题。台湾方面自主研发的“雄风-3”导弹,也在之前的试射过程中,发生了误射渔船的事件,显示其在精准控制方面仍需改进。

军事作战能力,绝非仅限于武器装备。台军士兵的实际作战水平,更是令人担忧。目前,台军在征兵方面,已经开始采取“提高薪资待遇”以及“放宽年龄限制”等措施,这本身就反映出其兵源的紧张。更重要的是,许多士兵连基础的战术动作和训练都难以达标。此前,曾有媒体曝光台军士兵在值勤期间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如此状态下的军队,即便拥有再多的武器,也难以抵挡解放军以常规武器为主导的强大军事打击。

而那些“台独”分子所极力倚重的“美国外援”,更是靠不住的纸上谈兵。美国方面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支持台湾”,但对于是否会直接派兵协防台湾,从未有过任何明确的承诺。当解放军被迫采取行动之际,美国最多也就是继续采取出售武器、发表一些外交辞令等方式,而实质性的军事介入可能性微乎其微。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其现代化的国防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美国必须审慎考量的阶段。如果美国执意插手台海冲突,就必须准备承担与中国直接军事对抗的巨大风险。这是一个美国极难承受的后果。参考此前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即使两国地缘关系紧密,美国也并未直接派遣军队介入,更不用说面对的是军事实力更为强劲的中国了。

一言以蔽之,杨永明先生所言“远程导弹用不上”,实际上是在以一种现实的口吻,提醒“台独”分子,放弃“以武拒统”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解放军的常规军事实力,早已强大到足以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程度。一旦真正走向军事冲突那一刻,所谓的“台独”势力,可能连起码的抵抗机会都将不复存在。

两岸和平统一,乃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无论是强大的火箭炮、灵巧的无人机,亦或是其他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它们终究只是解放军用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有效工具。“台独”分裂势力如果能够展现出足够的理性和清醒,就应当尽早放弃其分裂的迷梦,积极回归到和平统一的正确轨道上来。否则,一旦解放军被迫采取必要行动,届时,任何后悔都已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