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王牌9》彭昱畅被骂冤不冤沈腾不在只是幌子节目早被“安全”困住

《王牌对王牌9》一开播就吵翻了天——有人骂彭昱畅“接不住梗像木头”,有人怪沈腾缺席“没了灵魂”,但老粉心里门儿清:这锅真不能全扣嘉宾头上。

真正让这档老牌综艺没了魔力的,是节目组给自己套的那层“安全壳”。就像给喜剧上了把锁,不光锁住了意外笑点,连那股子机灵劲儿也给锁死了,看着都替它憋屈。

彭昱畅成“背锅侠”?新人哪扛得住老套路

新加入的彭昱畅,确实有点“水土不服”得明显。

玩传声筒游戏,他站在中间比划得那叫一个卖力,胳膊抡得像风车,脸都憋红了,可前面人抛过来的“谐音梗”他就是接不住,急得直挠头,手在裤子上蹭来蹭去,那模样像极了课堂上没答出问题的学生;到了煽情环节,他想跟着皱眉头装深沉,可镜头扫到他时,眼神总有点飘,嘴角还僵着,明显没进入状态。

观众骂他“没存在感”,但换个角度想:当游戏还是十年前的“你画我猜”,流程精准到“第30分钟准时开始煽情”,连贾玲抛梗都像按了重播键,别说新人,老嘉宾都难玩出花来。前几季沈腾能“封神”,靠的就是那些突发奇想的即兴发挥——比如突然把“王牌家族”喊成“王牌外卖”,比如故意曲解规则逗贾玲笑到直不起腰。但现在的节目里,连“失误”都像按剧本走的,彭昱畅那股子憨直劲儿,反倒跟这“安全氛围”格格不入。

有网友说得扎心:“不是彭昱畅不行,是这节目早就容不下‘意外’了,谁来都白搭。”

沈腾缺席是借口,老粉更怕“老三样”

沈腾偶尔不录,确实少了些高光时刻,但真正让观众坐不住的,是节目里那些“刻进DNA”的老套路,熟到能背下来:

传声筒永远有人故意说错话,那错得都透着刻意,比如把“西红柿”说成“西虹市”,一听就像提前编好的,连贾玲都懒得吐槽,光配合着假笑;猜歌名环节必定有“80年代金曲回忆杀”,连选的歌都快能背下来了,邓丽君、张国荣轮着来,嘉宾们配合地“哇”一声,观众在屏幕外翻个白眼;就连嘉宾互怼都透着股“客气”——生怕哪句话说错上热搜,连贾玲都收敛了当年“损”人的锋芒,改走“暖心大姐”路线,对着新人客客气气说“没事没事”,少了好多乐子。

前几季有多野?华晨宇唱跑调被沈腾调侃“像杀猪”,关晓彤跳错舞贾玲直接喊“退票”,这些带点“火药味”的互动,反倒成了经典名场面。可现在,嘉宾们说话前先瞟提词器,玩游戏时先琢磨“这么做会不会违规”,连笑都像掐着秒表——这种“零失误”的安全,比沈腾不在场更让人窒息。

就像一位老粉吐槽:“我宁愿看沈腾忘词卡壳,也不想再看第十遍‘你画我猜’,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了。”

最致命的是“安全煽情”,连眼泪都按剧本流

如果说老游戏让人腻,那强行煽情就是“催命符”,每期都来,比闹钟还准。

几乎每期必有的“情怀环节”:请来几十年前的剧组,放段老视频,嘉宾轮流说“感谢遇见”,最后集体鞠躬——流程熟到观众都能提前拿好纸巾等着,甚至能猜到谁先哭。可最初打动人心的,明明是那些“不刻意”的瞬间:比如第六季请《还珠格格》剧组,赵薇突然搂着苏有朋说“好久不见”,那种自然流露的感慨,比现在“按流程哭”真诚多了。

现在的煽情,像加了倍的“安全剂量”:怕观众觉得“没深度”,就硬加价值观,嘉宾说完“要珍惜”还得补句“要努力”;怕嘉宾说错话,连感谢词都提前审过好几遍,听着像背书。结果呢?观众要么直接快进,要么吐槽“比春晚还像春晚,太端着了,想快进又怕错过广告”。

喜剧综艺的核心是“让人笑”,可《王牌9》却把“让人哭”当成了KPI。这种为了“政治正确”打安全牌的操作,反而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看着都替它累。

观众怕的不是“翻车”,是“躺平”

《王牌》曾经的魔力,就在于敢“野”——敢让嘉宾吵吵闹闹,敢玩没人试过的新游戏,敢在煽情到一半时突然插个冷笑话。那些不完美的瞬间,反而成了最鲜活的记忆。

现在的它,像个怕犯错的老员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只求“不出事”。可观众想看的,从来不是“完美综艺”,而是那种能让人笑到拍大腿、偶尔被戳中泪点的真实感,哪怕有点小瑕疵呢?

就像网友说的:“我们不怕节目翻车出糗,怕的是它为了不翻车,连车都不敢开了,那还看个啥劲儿?”

你觉得《王牌9》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能改一个环节,你最想换掉哪个?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