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世界有时候变得让你觉得手里的剧本都拿反了。就前两天,美国一个搞无人机的公司,他们那个CEO,叫安德森,直接就扔了个炸弹出来。他说什么?他说,你要是想造无人机,又死活不用中国的零件,行,可以,但那成本……有时候会“整整高出100倍”。
你琢磨琢磨这个数。这不是贵了一点半点,不是什么10%、20%的溢价。这是一架无人机,人家那边可能一千美金都用不了,你这边哐当一下,十万美金没了。这已经不是在同一个赛道上比赛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开着跑车,另一个还在研究怎么把轮子安直溜。连CNN这种向来眼高于顶的,这次都罕见地没嘴硬,老老实实承认,美军那条所谓最先进的无人机生产线,一个月把工人累死,也就挤牙膏似的弄出两千来架。可中国呢?一年,是数以千万架计的小型无人机。
乌克兰战场上,这种魔幻剧本天天都在上演。那些看起来跟航模玩具差不多的FPV无人机,嗡嗡嗡地,一群一群地,成本可能也就几百美金。它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几百万美金一辆的主战坦克。就那么一头撞上去,“咣”一声,一辆钢铁巨兽就可能瘫了窝。战争的规则,好像就这么,一夜之间,被这群小东西给彻底掀了桌子。
这感觉,太像当年的柯达了。真的,一模一样。明明数码相机是柯达自己捣鼓出来的,可他们呢,看着胶卷业务那白花花的银子,舍不得啊,真舍不得。结果呢?结果就是被自己亲手催生的技术给一脚踹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你再看看今天的美国军工复合体,不就是这副德行吗?他们太会造那些死贵死贵的大玩意儿了,一架战斗机,一艘航母,那利润,啧啧,能让华尔街乐开了花。可真到了要快速、便宜、大规模地生产这些小型无人系统的时候,整个体系都懵了,像一头大象,想转个身都得喘半天。起了个大早,结果发现连晚集都没赶上。
最让人哭笑不得,或者说最让美国脸上挂不住的,是连战火纷飞的乌克兰,都曾经反过来跟美国说,要不……我们帮你们生产无人机吧?
这话听着,简直就是一种贴脸的羞辱。它直接就戳在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那个最疼的伤疤上。乌克兰副总参谋长自己都说了,他们军队差不多八成的精准打击,都得靠无人机。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缺。连乌克兰都咬着牙计划今年要造出400万架无人机,你再回头看看美国那每月2000架的产能……这数字摆在一起,刺眼,真的太刺眼了。
如果说乌克兰的战报还隔着一层纱,那有一件事,就像一块巨石,“噗通”一下,直接砸进了五角大楼那帮人的心湖里。
当咱们那铺天盖地的无人化装备方阵,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体系化、规模化,乌泱乌泱地从眼前驶过时,我估计大洋彼岸的那些将军们,是真的睡不着觉了。这跟几年前,他们自己阅兵时,还得让士兵用手举着无人机模型充场面的那个画面比起来……那画面,怎么说呢,多少有点行为艺术的成分,实在是让人情何以堪。美国人真正怕的,从来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他们怕的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哲学,怕的是一个他们不再熟悉、不再能由他们来定义规则的未来。
这种巨大的失控感,对于当惯了“世界警察”的美国来说,太难受了。于是,《国家利益》杂志就急急火火地跳出来发了篇文章,通篇都在干一件事——自我安慰。什么“美国必须保持淡定”,甚至干脆承认“霸权主义这一页,已经翻篇了”。嘴上说着“克制不是怂,是面对现实”,可这字里行间那股子焦虑劲儿,隔着太平洋都能闻到。这不就是自家后院先乱了阵脚,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嘛。
当然,五角大楼里也不全是糊涂蛋。有些高级将领已经开始琢磨新玩法了,比如用F-35的数量优势去跟人家的隐身战机玩消耗,或者把航母舰队打散了,搞什么“海上游击战”。这些战术听着是挺新潮,可那骨子里透出来的心虚,谁看不出来?
但总有另一拨人,主要是某些媒体,选择走另一条更省事的道儿——既然硬实力上找不回场子,那我就在道德上给你泼脏水。《华盛顿邮报》就是跳得最高那个,指名道姓地说我们的阅兵是在“刻意抹除美国在二战中的功劳”,一顶“重塑二战历史”的大帽子就这么扣下来了。
这话说的,就太没意思,甚至有点没良心了。要论健忘,某些美国学者恐怕才是重症患者。他们非要把二战的起点从1939年算起,对我们从1931年就开始的、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抗战选择性失明。更别提当年日本侵占我们东三省的时候,美国的商人们在干嘛?他们在跟日本做着红火的生意,把一船一船的废旧钢铁运到日本,转眼就变成了射向中国军民的枪炮子弹。
对于真正的朋友,我们中国人从来没忘过。为了营救那些被击落的飞虎队美国飞行员,我们有二三十万的同胞,倒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这次阅兵,我们还特意邀请了飞虎队的后人来观礼。这份用鲜血凝成的情谊,是几篇酸溜溜的文章能抹黑得了的?
说到底,不管是那种看似理性的“冷静”呼吁,还是这种气急败坏的“历史抹黑”,其实都指向了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个由美国说了算的时代,真的,真的要过去了。当你的优势不再是绝对的,当游戏规则不再完全由你来制定时,你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学会平视你的对手,坐下来好好谈。要么,就只能在昔日霸权的余晖里,一边怀念过去,一边无能狂怒。
其实,《国家利益》那句“克制不是退却,而是现实主义”,反而是最清醒的一句话。它说明,在美国的精英层里,已经有人看懂了这张牌桌上的局势。如果能借着这个台阶,学会合作共赢,或许还能保住一个大国的体面。可如果非要死抱着那套过时的霸权思维不放,那最终输掉的,恐怕就不仅仅是面子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