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导弹攻势已然证明,其战略威慑力不容小觑——倘若导弹发射车与中程基地全力开火,只需一轮齐射百枚导弹,持续两周饱和打击,便能让特拉维夫陷入火海,令发电厂化作废墟,使空军基地沦为焦土。这般雷霆之势,印证了伊朗发展中程弹道导弹的远见卓识。然而现实却如冰水浇头:以色列空军以迅雷之势夺取制空权,使得伊朗火箭军在十二天激战中仅能发射550枚导弹,日均火力骤降55%,突防效率断崖式下跌。更令人扼腕的是,两百余辆导弹发射车尚未建功,便已葬身火海。这血淋淋的教训昭示:伊朗亟需一支精锐空军,如同擎天巨伞般遮蔽导弹基地,为战略打击撑起钢铁苍穹。
审视伊朗军费分配,百亿美元投入竟似泥牛入海。其军工发展严重畸形——弹道导弹如利剑出鞘,无人机似蜂群蔽日,可空军战机却仍是博物馆级的F-4、F-5之流,防空体系形同虚设,装甲部队老迈蹒跚。
反观军费相当的巴基斯坦,海陆空三军体系完备,新型护卫舰巡弋大洋,核武库暗藏锋芒。伊朗军费犹如沙漏中的金沙,大半消弭于维护这些战场摆设的無底洞中。如今30%战机折戟沉沙,恰似一记耳光打醒迷梦——俄媒披露伊朗正痛定思痛,欲以歼10CE凤凰涅槃。败得愈痛,求变愈切,中国战机或将铺就伊朗空军的重生之路。
历史长河在此刻拐弯:若倒退十五年,惨败后的伊朗恐将陷入绝境。彼时能购得的苏27、米格29,在以色列铁翼前不过是以卵击石;即便引入早期版歼10A,亦难改技术代差。但今夕何夕?中国军工已化茧成蝶——歼10CE只是开胃菜,歼35隐身战机方为正餐;从056护卫舰到052D神盾舰,整个海军装备谱系如珍珠项链般任君采撷。
更令人惊叹的是,我国雷达产业已如参天巨木,十大巨头尽握掌中,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这背后是千万工程师的厚积薄发,是高端制造的全方位突围。待到2035年中国制造占据全球45%之时,西方军工复合体将直面怎样的降维打击?
智能时代的战争法则正在改写:当伊朗战机升空迎敌,数据链将编织天罗地网,人工智能会化身战场先知。以军战机甫一起飞,其航迹便已暴露在智能预警体系的火眼金睛之下,连带着后方机场也将迎来导弹的"死神之吻"。只要德黑兰下定决心,中国制造完全能在五到十年内,为波斯湾上空锻造出能与大卫王盾牌抗衡的空中利剑。这场军工革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军事格局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