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中国第4艘航母亮相,西方误判,076舰再超预期

有意思,前阵子看到个报告,是美国一个挺有名的智库写的。

里面信誓旦旦,说咱们的核动力航母,怎么也得2030年以后见了。

话音还没落呢。

新的卫星照片就出来了,清清楚楚。江南造船厂那个巨大的船坞里,躺着个大家伙。

平整的甲板,没有烟囱。

这玩意儿还能是啥。

最打脸的是,上面四条电磁弹射器的沟槽,看得一清二楚。

一下子,好多人都沉默了。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他们情报不准,还是脑子没转过来?为什么咱们每次搞出点新东西,他们都跟刚睡醒一样,一脸的不可思议。

好像我们总在“偷偷”干大事。

很多人总爱给我们贴个标签,叫“模仿者”。

觉得我们就是看着别人的图纸,一步一步照着做。这个标签很旧了,都包浆了,他们就是不舍得扔。

他们觉得造一艘航母,得吭哧吭哧搞个七八年,就像他们自己那样。所以他们用自己的速度来算我们的时间,结果呢,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最后发现数字全错了。

我们的004,从开工到成型,速度快得让他们看不懂。

这不是什么奇迹。

也不是工人不睡觉三班倒。

是逻辑变了。

我们现在造船,有点像搭积木,或者说像组装汽车。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地方造好,最后拉到船坞里拼起来。这种“分布式”的搞法,效率高得吓人。

你光盯着那个船坞看,啥也看不出来。等你发现船体一天一个样的时候,其实大部分工作早就做完了。

这套玩法,让那些天天靠卫星拍照的情报分析师们,彻底懵了。

他们还忽略了一张真正的王牌。

我们的民用造船厂。

全世界一半的船,都是我们造的。这个数字是和平时期的。你想想,这背后是多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多成熟的供应链,多恐怖的工业制造能力。

这些力量,平时造货轮、造油轮。

真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它们随时可以切换过来,变成巨大的战争机器。这种潜力,是他们日益空心化的工业体系,根本无法想象的。

他们看我们的海军,总盯着那几个军用船厂,却没看到,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说完造船的速度,再看看造出来的东西。

更有意思。

2024年底,一艘叫“四川舰”的船下水了。西方管它叫“两栖攻击舰”。

按照他们的老规矩,这种船就是个直升机运输车,拉着海军陆战队去抢滩登陆用的。

可他们一看“四川舰”,又傻眼了。

这东西怎么长得跟航母似的?

巨大的飞行甲板,上面还有电磁弹射器。

这一下,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一个能弹射固定翼无人机,甚至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它还是原来那个“滩头工具人”吗?

它肚子里还能装坦克、装气垫船,防空火力也猛得不像话。

它变成了一个“海上多面手”。

既能指挥无人机群当个侦察兵,又能亲自下场搞立体登陆,还能给周围的船提供保护伞。

美国人之前搞过一个“闪电航母”的概念,就是把两栖攻击舰堆满F-35B,临时客串一下航母。听起来很酷,但终究是个“临时工”。

我们的076,直接把“临时工”变成了“正式编”,成了一个全新的物种。

航母也一样。

004型航母,大家都在讨论它是不是核动力,有多大。

但我觉得,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它上面那几条电磁弹射器。

美国的“福特”号,全世界第一艘用电磁弹射的航母,到现在还被各种故障折腾得够呛。高科技是好,但不稳定就等于零。

我们的电磁弹射,在福建舰上已经验证过了。到了004这里,是更成熟、更可靠的版本。

这意味着我们的舰载机,每天能出动的架次,会非常接近美军最强的水平。

这不再是追赶。

这是在核心技术上,直接宣告我们已经出师了。

以前我们摸着鹰酱过河,现在我们发现,自己也能趟出一条新路来。

好,现在我们有了一流的船。

这就够了吗?

不够。

西方分析我们的时候,还有一个巨大的盲点。他们太喜欢把东西拆开看了。

算一算你有几艘航母,我有几艘。你有几艘驱逐舰,我有几艘。

像小学生比谁的玩具多。

他们不太明白,或者说不愿意承认,我们最擅长的是把所有玩具组合起来,变成一个谁都惹不起的“变形金刚”。

004航母很强,但它从不单独出门。

它身边总跟着一个叫055的“带刀侍卫”。

这个“侍卫”可不一般。一万多吨的个头,被很多人叫“亚洲第一驱”。它不是只能挡导弹的盾牌,它自己就是一把锋利的矛。

它能为航母撑开一个巨大又严密的多层防护网,从远到近,什么都别想轻易靠近。同时,它自己携带的那些导弹,不管是打军舰还是打地面目标,都是一把好手。

004和055,组成了一个新的“航母战斗群2.0”。一个主攻,一个主防,还能随时换角色。

这还没完。

前面说的那个076,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它可以跑到舰队的最前面,像一个神经末梢,或者一个侦察前哨。

它放出自己的无人机群,像撒出去无数个眼睛,把几百公里外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整个舰队的视野,一下子就被拉大了好几倍。

你看,航母、大驱、无人机航母,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很厉害。

但把它们用一种我们独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体系,战斗力就不是1+1+1=3那么简单了。

这种体系化的能力,是他们的数据模型里,最大的那个“黑洞”。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装备再好,也得人来用。

西方普遍觉得,玩航母这种复杂的东西,是需要经验积累的,得好几代人慢慢磨。所以他们不相信我们能那么快形成战斗力。

他们又想错了。

我们用了个他们看不懂的“笨办法”。

在武汉,我们用钢筋水泥,在内陆的湖边,造了一艘一模一样大的“水泥航母”。连甲板上的各种设备、标线,都跟真的一样。

在辽宁兴城,我们建了亚洲最大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基地。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真航母还没下水的时候,我们的飞行员、甲板调度员、指挥官,就已经在那艘“水泥航母”上,没日没夜地演练了无数遍。

飞机怎么起飞,怎么降落,甲板上几百号人怎么配合,各种战术怎么玩。

等新航母一交付,上去的不是一群新手,而是一支已经磨合得相当熟练的队伍。

这就是从“人等装备”,变成了“人装合一”。

这种“陆海并行”的训练模式,把战斗力生成的时间,压缩到了极限。这也是他们最难理解,也最难复制的地方。

这不是关于钢铁和海洋的冰冷故事。

说到底,是思想的碰撞。

当他们还在用旧地图,费劲地想到底我们要去哪儿的时候。

我们其实没在他们的地图上。

我们在画一张新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