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延吉机场暂停,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7月29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发出公告: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将从8月20日起闭航三个月,这一消息让无数人关注起这座机场未来的新变化。

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一路走来,变化见证了延边的发展步伐。1952年,这里还是一座朴素的军用小机场,到1985年正式开通民航业务,第一架民航飞机的起飞让延边人民感受到飞天的力量。几十年间,机场陆续开通国内、国际线路,不仅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支线机场之一,还和首尔、大阪、符拉迪沃斯托克等近三十座城市实现了互联。截至2024年,这里年旅客吞吐量超过61万人,国际旅客占比高达32.4%,居全国第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随着2023年延吉旅游热潮爆发,机场更变身为带动地方经济的黄金引擎。

一路发展,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几乎每一步都贴合着延边开放的脉搏。早在1990年代,延边遭遇农业灾害,全州百姓却自发集资3.8亿元支持机场扩建。此后,机场航站楼功能不断升级,航线持续拓展。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化,机场已成为跨国人员、商品、信息流动的空中大通道。数据显示,民航业每100万旅客能为地方带来近7.8亿元效益。韩国、俄罗斯、日本的商品和游客涌入延吉,丰富了延边的人文和商贸交流,也让机场的“窗口”作用愈发突出。

伴随客流节节攀升,机场位于市区带来的局限渐渐明显:空间不足、发展受限、扩容难度不断加大。自2016年起,筹建新机场的信息多次见诸报端,延吉新机场规划面积和投资规模远超以往:2,800米跑道,3.6万平方米航站楼,21个机位,总投资约71亿元,计划2035年满足年旅客300万人次。未来,这里将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将成为东北亚的空中门户,“空中金桥”连接更多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停航,并不是单纯做维护检修,而是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迈向“新门户”的又一次跨越。机场暂停运行期间,延边州推出了“引客入延”方案,加密高铁、长途客运,推出票券联动、住宿补贴,确保旅游热度不降温。这种主动求变,一方面为机场升级新生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延边对区域合作和开放的坚定姿态。

从1952年到2024年,延吉机场每一次转型都写满了延边的发展故事。三个月的停航只是短暂分别,这个东北亚的重要空港终将以更新、包容、更具国际范的面貌迎接回归。对于延边来说,这一片土地与城市的未来,也会和机场一起,一次次打开连接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