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美国施压,印度炼油国企停采俄油,私企趁机增购

美国又开始出招,拿印度开刀,这场戏怎么看都颇有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莫迪政府一口气喊着战略自主,可现在国有炼油厂全体暂停采购俄罗斯原油,这种转向速度,要说没有外部压力,没人信。华盛顿这回没找中国麻烦,眼光直接盯向了印度,关税牌摆桌面,叫你选边站。中印两国身处同一波地缘测试里,走出来的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现场气氛很微妙。白宫刚把对印度石油关税推迟七天,留个窗口。印度这边,国有能源企业一看风向,全体停手,72小时订单清零,没有半点犹豫。曾在俄乌冲突高潮时,高唱跟俄罗斯合作现在转为噤声,没啥大动作,就连声明都显得小心翼翼。大家本来以为印度会选择硬顶,结果轻松让步。“挺住”这词儿,结果只体现在私人炼油厂那边。

说到国企退场,不等于天下太平。安巴尼的信实工业、纳亚拉能源这样的大玩家,突然间扛下了俄油输入主力。国企一撤,私企反而偷偷扩大采购,从原来的三分之一占比猛涨到六成。这不是巧合,全是新德里默许下的结果。一边给美方递交善意,一边留条后路,没打算真跟莫斯科闹翻。印度能源危机要是爆发,对莫迪不是小事。一头要内部稳定,控制通胀,得看俄油;一头是农产品市场换美印自贸红利,要给白宫台阶。算盘敲得响,路走得很窄。

美国这套操作,早就不是简单的经济账本。关税贴下去,名义上是惩罚,实际上全看后台“像不像回事”。对巴西,明明喊着五成,实际豁免到一成,警告意味远大于实际强度。对印度量身定制,只要“态度对”,可以谈判。华盛顿从不指望关税本身能彻底封住俄油流,重点是敲打印度战略“忠诚度”,搞得新德里急急忙忙上阵下跳。

跟中国这一波稳中带硬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中方口径非常明确,能源合作是自身主权事务,别人没有资格评头论足。自上至下,表态、行动、氛围丝毫不乱,稳健得让外界很难找到切口。内循环体系支撑,强大的制造业锁住供应链,说一不二不靠嘴皮子。看印度这边,一块骨头好像被美国咬住了一样,上下分裂,口头挺住,行动上几乎全部退让。不怕你看到笑话,就怕外头看出底细。

欧盟那边早就不安心。盯印度盯得紧,理由很简单——莫斯科绕道原油折扣被囤进炼油厂再倒卖回来,这笔账欧洲人精着呢。严查成品油,一刀劈下去,印度油品进出口生意就没那么潇洒了。对印度“双面跳”的操作赤裸裸冷嘲热讽,你国家出头,却让资本悄悄发财,连金砖伙伴都看不下去。其实最怕的,还真不是短期进出口浮动,而是战略信用。

特朗普话说得直白,印度买俄油和金砖“去美元”结合起来看,已经上升到全局政治层面,试图用贸易换地缘忠诚度。一边喊着多元化,真遇见交锋,战略定力完全走样。新德里想讨好美国、捧一捧美欧市场,不想失了便宜俄油,可又不敢跟任何一方闹掰。左右拉扯,本质上就是担心自家产业被制裁,一旦“断油”,自身通胀、贫困、能源都要面对真实挑战。

中国这边完全是另一个画风。美方财政高官私下话根本不遮掩,没太多筹码。中国制造体系强大,内外循环稳定,抗压能力远远不是印度可比。再看印度,能源、市场、投资样样依赖外部,背后短板暴露无遗。还想像十几年前那样做“中间人”,说句场面话,实际什么都没搏到手。大国博弈桌上,哪还轮得到一早一晚轮换的投机策略。各种“平衡术”“模糊表态”这次确实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印度看着很忙。国企暂停,私企抄底,官方对美谈判,民间暗自加码。这种“分裂型”策略短期自觉得意,长期必然惹人怀疑。美国看穿了印度极限压力可用,反复施压成本只会更低。俄罗斯也明白了,尾巴不能藏太久,战略互信遭遇侵蚀。哪方也不会拿最关键的核心利益,去押注一个靠不住的队友。

外部看热闹,其实吃的教训都在内部。西方市场不是想进就能进,俄油红利一旦没了,印度经济压力首先要自己承受。中印这场考试结束,教科书范本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中国走得是自主、坚定路线,说一是一;印度两头不讨好,演得太久总归要被戳穿。战略信誉这种东西,考验的明明是大国底气,谁在风浪里稳得住,谁棋盘上就有最后一句话语权。

这轮风波不是输赢一场订单的问题,是地缘棋局真正扒出底裤。印度想要左右逢源,大国梦就差在每一次关键时刻出手“退步”,中国则验证了一句话:你强,世界自然有态度。松松垮垮退让之后,才发现其实谁都没能骗住。这场博弈只刚开始,真正的胜负不是账面数字,是能不能撑起自己的场。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