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国货美妆,快要用不起了

俺不中啦,“香奈儿们”成了国货平替?

朋友们,国货美妆和国际大牌价格相当的情况下,你会选哪个?

这个问题放在前几年,可能并不成立,但随着近几年国货市占率逐步提高,曾经的“国货之光”变成了偷偷涨价的美妆刺客。

几年前,很多国货美妆是靠着“大牌平替”的名头一炮而红,那时大家买它们是为了图便宜。而现在,同样是修护霜,理肤泉卖135元/80ml,而号称理肤泉平替的薇X娜能卖到163元/45g;曾对标香奈儿的山茶花成分的L清轩,价格从300元涨到现在的799元。

如今,国际大牌反而成了国货平替。

品牌涨价的三种方式:

1、折扣减少,到手价提升,这点从各个平台大促就可以感知到,品牌促销力度一年比一年低。

2、借助产品升级涨价,拿珀X雅2020年推出的30ml的红宝石精华举例,1.0版本售价249元,2.0问世,售价279元,到2024年3.0卖到318元,涨幅约28%。

3、直接推高价产品或产品线,典型如谷X高端系列,30g的山参胶原霜卖到999元。

克重均价媲美国际大牌

尽管,网络上对于涨价有不少吐槽和不解,但事实上,消费者对国货美妆涨价有预期,也有宽容度,雅诗兰黛、欧莱雅这些大牌每年也都有涨价,可大多数人心里也有一个标准:无论怎么涨,国货的价格不能超过国际大牌。

所以在花西子眉笔爆出单克987.5元的价格远超迪奥、圣罗兰眉笔单克价格后,不少消费者就已经对国货祛魅了(这个事当时被媒体夸张了,因为有两只替换芯,实际算下来大概320元左右/克)。

虽然用克重作为比价依据固然有失片面,但大众简单以“克价”衡量产品价值的现象,恰恰从侧面反映出品牌在价值塑造上的不足。

从行业层面来讲,一个品牌想要长久长远发展,就不能被困在低价竞争里。

虽然成分升级、研发费用投入、运营费用增加,这些都是涨价背后的逻辑,但实际上消费者更多的是认为,这是在为营销费用买单。

这种认知偏差,来源于部分国货没有建立起价值支撑与溢价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差异化的产品能力、沟通能力、也可以是与消费者深度绑定的情感共鸣。

如今美妆产品五花八门,即便是美妆消费大户,在今天,可能也很说清楚到底哪种产品真的好用。

大家支持国货是有情怀在,但仅限于品质和价格匹配的国货,如果只靠卖情怀,不重质量的涨价,再大的热情也会被消耗殆尽,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