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中泰豪生酒店门口的电子屏最近一直黑着,玻璃门上贴了张A4纸,写着“内部升级,暂停营业”。这消息在老城区几个菜市场传得比包子铺刚出屉的热乎包子还快——上周三我去买菜,卖红薯的大姐边翻烤着炉子边跟我念叨:“那大牌子楼要黄啦?前儿个见打扫卫生的阿姨往外搬沙发套,说是设备全换了。”
我蹲在菜摊边剥葱,琢磨着这话里的门道。三年前我结婚办酒,特意挑的中泰豪生,当时一桌菜标价1888,菜单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龙虾鲍翅摆得跟艺术品似的,亲戚们举着手机拍照,嘴里直咂舌“这顿够咱农村办三场席”。可上个月我跟发小在人民路吃夜市,他啃着烤羊排突然说:“哎,你记不记得豪生那道黑椒牛柳?刚才这摊儿卖25,味儿跟那会儿差不离。”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这些年南阳街头冒头的馆子越来越多,以前觉得“上不得台面”的苍蝇馆子,现在能摆出十几种蘸料;从前藏在巷子里的手擀面摊,支起透明厨房直播揉面,粉丝量比酒店官微还多。有回跟开餐馆的老王喝酒,他拍着桌子说:“现在谁还盯着牌子贵不贵?咱老百姓吃饭就图个实在——你把鲍汁扣在普通食材上,不如把萝卜白菜炒出锅气;你非让人花大价钱坐包间,不如在大堂摆几张圆桌,热汤热菜端上来,吃得痛快!”
中泰豪生的变化其实早有苗头。去年秋天我去采访过他们的餐饮部经理,那会儿人家就说在调整菜单,把“燕鲍翅参”换成了“南阳黄牛肉锅”“界中米醋焖鱼”,还打算把部分包间改成社区食堂。当时我还觉得这是高端酒店“接地气”的噱头,现在再看,倒像是被市场推着走的实在选择——周边几家连锁酒店早就在卖19.9的自助早餐,商场里的网红餐厅用“明档现做”抢走了不少客源,连单位的商务宴请都开始选性价比高的酒店了。
说句实在的,不是高端酒店不行了,是消费者的钱袋子更精明了。我同事老李去年升职当部门经理,往年请客户吃饭必选豪生,今年直接换成了小区门口的私房菜:“客户里好几个自己开公司的,人家私下跟我说,与其花两千吃顿饭,不如把这钱给工人多备点料。”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周末家庭聚餐,与其在酒店点一桌子吃不完的菜,不如去菜市场买新鲜食材,回家露一手。
那天路过中泰豪生,看见几个工人正往门口搬新的木质招牌,上面写着“社区共享厨房”。隔壁五金店的张叔说:“听说他们要把后厨开放,居民能来学做菜,还能订半成品;一楼大厅改成早餐铺,胡辣汤、油馍头管够。”他蹲在台阶上抽了口烟:“其实这思路挺对——酒店又不是只能接婚宴、搞会议,咱老百姓日子过好了,谁不想偶尔换换口味?把身段放低点,说不定能活得更瓷实。”
从豪生门口往南走两百米,是新开的夜市。霓虹灯牌映着锅气腾腾的铁锅,摊主们扯着嗓子喊“热乎的糖炒栗子”“刚炸好的藕盒”。几个刚下班的小年轻端着烤串坐在马路牙子上,手机屏幕亮着,是在朋友圈晒“今天没下馆子,在夜市吃撑了”。
这两年常听人说“生意不好做”,可仔细想想,哪是生意不好做?是消费者的需求变了——从“要面子”变成“要里子”,从“图贵气”变成“图实在”。就像张叔说的:“你非端着金碗要饭,谁给你递钱?不如把金碗擦干净,装上热汤面,保准有人排着队来。”
中泰豪生这次停业升级,到底是“断尾求生”还是“华丽转身”?现在下结论还早。但有一点能确定:市场就像南阳的湍河,水往低处流,谁先跟着水流调整方向,谁就能活下来;要是还硬撑着往高处走,迟早得搁浅。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