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就连一向较为中立的英德等欧洲国家也开始表达愤怒。根据美欧的民意调查,支持巴勒斯坦的比例在西方国家中罕见地超过了支持以色列的比例,这发出了一个重要的民意变化信号。在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民众比例降到34%,而支持巴勒斯坦的则上升到35%,这是自1998年以来,美国支持巴勒斯坦的人数首次超过支持以色列的民意数据。
对以色列来说,这波民意的转变看似不会立刻造成什么致命打击,可如果丢掉了道义支撑,西方国家为了迎合民意,不得不对以色列施加更强的压力,那结果可能会对以色列造成长远的伤害。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以色列动起了手,不少欧洲国家像意大利这样的,甚至爆发了大规模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这一系列行动,让以色列逐渐陷入孤立的境地。更让以色列觉得难熬的是,北约成员国都开始调动兵力,阻止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局势变得越发复杂。
1
北约两大强国挺身而出,直奔加沙地带为救援船保驾护航,硬刚以色列又拦截船,情况变得出乎意料的棘手。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成了美欧等西方撑持以色列的道义依据。西方国家对犹太人的同情和亏欠,也让以色列在西方一度占据了道德高地。可随着以色列在加沙制造人道危机,众多妇女儿童被杀,局势逐渐发生了转变,以色列渐渐失去了那份道义上的优势。
最新的民调数据显示,美国的公众观点发生了根本转变,支持巴勒斯坦的人明显多过支持以色列的同胞。欧洲主要国家的民意也有了大变化,哪怕一直站在以色列一边的北约成员国,现在也因为道义考虑和民意压力,开始搭把手,挺身而出,与以色列面对面硬刚。西方国家纷纷表达支持巴勒斯坦的意愿,看来以色列最担心的政治局势转变已经逐渐成真了。
地中海东部海域波涛汹涌,“全球坚韧船队”由52艘船只组成,正顶着以色列的拦截压力,朝加沙驶去,准备为巴勒斯坦人民带去人道主义援助。以色列坚决表示要出动军舰拦截,不允许救援物资进入加沙。面对以色列的威胁,西班牙首当其冲,宣布将派出军舰为“全球坚韧船队”护航。西班牙的军舰也已经从卡塔赫纳海军基地启程,誓要与以色列军舰在海上正面较量。
意大利这回可是下了大血本,派出了他们目前最牛的“法桑号”护卫舰,满载排水量高达6700吨,加入了护航行列。这一规模,差不多相当于北约两个国家的军舰数量了。土耳其作为北约的第二大军事强国,也不甘示弱,派出无人机加入了护航行动。据路透社29日的报道,飞行追踪网站显示,来自土耳其的三架无人机,已经连续三天在前往加沙地区的国际援助船队上空巡逻,不怕累的样子。
“全球坚韧船队”的组织者确认啊,土耳其那些舰只跟他们联系了,问了问需要什么,还说会陪着、支持船队。土耳其国防部也明确表示,他们正“紧盯东地中海海域的人道援助船只的安全通行,一旦需要,就会和相关部门、国际合作伙伴协调,搞出一些军舰和搜救力量在这片区域提供帮衬”。很显然,这次北约的国家们是在加沙地带跟以色列硬碰硬的了。
2
以色列意识到形势不乐观,放弃了之前的强硬立场,主动道歉妥协,低头收敛了曾经的高傲。之前在国内政治中,一直挺身而出表现得很强势,但看到现在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也开始调整态度。以色列明白自己正陷入孤立的困境,而且开始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击。虽然喜欢表现得蛮横不讲理,但它也不是傻瓜,知道如果硬碰硬和全世界作战,结局只会是一败涂地。
以色列不再像以前那样硬气,主动向卡塔尔道歉,还承诺不再对卡塔尔本土目标进行轰炸。海外的盟友们也纷纷开始转变立场,中东一些国家正加快步伐,组建联合阵线,反对以色列。如今,以色列的国际空间前所未有地被压缩,这样的局面让它不得不考虑妥协。内塔尼亚胡的道歉,实际上也是基于形势的理智选择。就像马克龙指出的那样,加沙局势已到一个关键点,以色列必须面对现实,低头认输。
以色列主动答应了美国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低头做出让步。一直以来,强硬派都坚持要彻底吞并加沙地带,甚至扩展到约旦河西岸,把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但实际上,以色列现今已经没有能力实现这些目标,只能低头妥协。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特朗普提出了一个21点的加沙停火倡议,虽然不少地方让以色列不太满意,但也只能勉强接受。
特朗普说,内塔尼亚胡已经接受了他提出的加沙和平方案,差不多快要达成协议,结束加沙地区的冲突。目前,地中海的对峙变成了多方面博弈的一个缩影。欧洲在面对民意的压力和国际影响力之间,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美国在盟友关系和中东政策上,也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北约成员国加入护航队伍,使得以色列在海上执行拦截任务变得更难。这时候,选择接受停火,虽然带点无奈,但也是目前来看最合适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