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全智贤事件后续全面崩塌,多个代言解约,网友:限韩令能不能继续

当千颂伊的笑容变成争议的焦点,当全智贤的名字与限韩令一同冲上热搜,我们不得不问:演员的职业底线,是否该为敏感问题让道?

9月21日下午,海蓝之谜中国官网悄悄撤下了全智贤的代言海报,伯爵手表的官方微博也删除了所有与她相关的推广内容。与此同时,豆瓣平台上,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评分从开播时的7.2分跌至4.8分,评论区里满是失望抵制的留言——“再也不想看她的戏了”“她辜负了我们的喜欢”。

这个曾经凭借《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国民女神,如今正面临着职业生涯的暴风眼:代言解约、口碑暴跌、粉丝倒戈,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她可能会被中国市场彻底封杀。

一切的源头,是《暴风圈》中的一段敏感台词。

有中国网友截图指出,剧中某场戏里,全智贤饰演的角色说了一句涉及历史争议的台词,直接触碰了中国观众的底线。消息传开后,全智贤所属的经纪公司迅速回应:“演员的职责是表演,不参与剧本创作与决策。”

这本是一句常规回应,却成了火上浇油的关键——在很多中国网友看来,全智贤的咖位,决定了她有足够的话语权拒绝敏感内容。“如果是刚出道的小演员,可能没能力改变剧本,但她是全智贤啊!”有粉丝愤怒地说,“她是韩国顶级女演员,片方会听她的意见,她完全可以要求修改台词,甚至拒绝出演。”

更让网友不满的是,全智贤本人从未出面回应,只有公司的官方声明。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让很多人觉得。

随着事件发酵,中国网友的情绪从不满升级为行动。

他们纷纷跑到全智贤代言的品牌官博下留言,用态度:“如果你们继续用全智贤,我们就再也不买你们的产品!”海蓝之谜和伯爵很快作出反应,撤下了相关内容;而科沃斯等品牌则处于观望状态,既担心高额违约金,又害怕。

与此同时,限韩令的呼吁再次成为热点。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投票,超过80%的人支持继续限制韩国艺人在中国的活动:“不是我们排外,而是他们不尊重我们!”

全智贤的演艺生涯,本是逆袭的代名词。

1999年,18岁的她凭借《我的野蛮女友》中的宋明熙一角走红亚洲,成为野蛮女友的代表;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中的千颂伊让她在中国市场达到巅峰——她的广告代言费高达千万,粉丝遍布各个年龄层,甚至有中国观众为了她去学韩语。很多粉丝表示:“我曾经为了她买了很多代言产品,现在再也不会了。”

事件的核心争议,台词负责。

支持抵制的一方认为:“全智贤是顶级女演员,她有足够的话语权拒绝敏感台词。既然她演了,就说明她认同这些内容。”有网友举例:“如果是小演员,可能没选择,但全智贤,她可以要求修改剧本,甚至辞演。”

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剧本是编剧写的,演员只是执行,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她。”还有人说:“应该骂编剧,而不是演员。”

中立的一方则关注品牌的态度:“品牌应该站在消费者这边,否则我们不会买账。”

全智贤的事件,并非韩国艺人敏感问题引发争议。

2021年,某韩国男团成员在ins发布涉及中国领土的内容,导致其代言的中国品牌迅速解约,甚至被中国粉丝抵制;2023年,某韩剧因为剧情涉及历史问题,被下架,主演也被中国市场封杀。

相比之下,全智贤的事件更让人失望——她的只负责表演的回应,让很多网友觉得没有诚意:“如果她能真诚道歉,或许还有转机,但她没有。”

从“国民女神”到“争议中心”,全智贤的经历让人唏嘘。

她的事件,本质上是职业边界与民族情感的演员来说,只负责表演或许是职业习惯,但当台词涉及敏感问题时,选择演或不演,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而对于我们来说,抵制并不是目的,而是态度——我们欢迎尊重中国的外国艺人,也拒绝那些触碰底线的人。

最后,想问一句:如果是你,会为了职业放弃原则吗?

这不仅是全智贤的问题,更是每个公众人物都该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