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的火药味还没散去的时候,南海的风云已经开始暗涌,原因之一是菲律宾不断摇摆不定的战略姿态。从非法占据仁爱礁搁置破船的闹剧,到不断增加美军在当地的军事基地数量,这个东南亚的小国正慢慢向“大国角逐的代理人”这个危险边缘逼近。
前任总统杜特尔特曾经狠狠地提醒过:“别让菲律宾变成另一个乌克兰。”如今,这话听起来格外沉重。看看那些小国把国家安全寄托在外来势力的虚幻承诺上,再看到地区和平被地缘政治的零和游戏所取代,历史的悲剧似乎总是在不同的模样下重演。
从“安全依附”到“主权空心化”
关于菲律宾会不会变成“亚洲乌克兰”的热议,最近渐渐升温,但这话题的重点其实不在于猜测会不会爆发冲突,而是在于判断这个国家的“战略自主权”正以多快的速度被吞噬掉。
这种自主能力的流失,主要是由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和政策上的误判引起的,正在一点点把这个国家推向一个谁也猜不透的危险前沿。说到底,菲律宾现在面临的“乌克兰化”风险,根本不只是简单的站队问题。
它更像一种慢性疾病,根源在于军事上对他人的高度依赖,国内政治精英的严重分裂,再加上在经济核心和安全幻想之间做出了致命的选择。
菲律宾面临的“乌克兰化”危险,归根结底就是逐渐失去战略自主权。这一自主权啊,首先就被在军事上紧紧绑住的现实给磨灭了。
这类束缚就像是一根无形的锁链,一旦套上,自己就难以再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时间长了,渐渐变成了别人棋盘上的一个棋子。
看看菲律宾的军队就知道了,超过七成的装备都是来自美国,这意味着从配件供应、后勤支持到训练方式、战术思想,整个国防体系都和美军紧密相连,想要转变方向?那现实中的阻力可想而知,绝对会让你难以想象。
更麻烦的是,马尼拉刚刚又批准了4个军事基地让美军使用,这可不是一般的合作,基本上就把自己的领土变成了别人的“前哨”和“跳板”了。到关键时刻,菲律宾还能有多少自主决策的空间?说不定早就不由自己说了算了。
这种依赖不是一朝一夕积累起来的,菲律宾是东南亚唯一一个被美国长时间殖民过的国家,这段历史的影响,使得它的政治精英和军方体系天生就带有一种亲美的倾向。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杜特尔特时期那种试图摆脱控制的努力会变得这么困难。一旦一个国家的军事从武器到基地都被他人深度渗透,安全方面基本就没有了不偏不倚的选择余地。
他嘴上打着“捍卫主权”的旗号,其实在别人看来,就是在帮着美国打算盘。至于菲律宾最近在南海上频繁挑事,就像当年乌克兰拼命想加入北约,把自己推到了事端的风口浪尖。
家里吵翻天还怎么跟人谈
要是说一个国家内部连国家利益的基本共识都没有,那它的对外政策肯定是一盘散沙,根本没招儿。菲律宾现在就碰到这个麻烦,内部矛盾激烈,正一点点拆散它建立起一套连贯又自主的国策的能力。
翻翻菲律宾的报纸,再打开电视,里面几乎全是两股声音,一边是亲美派,另一边则是激烈的民族主义者。
这两种声音都把南海的复杂局势一简而二,把中国的意图刻板成脸谱,结果导致百姓的看法变得非常片面。而民意一这样,也就反过来牵制了政府,让它没有多余的空间去灵活应对这些问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精英层的公开撕裂,菲律宾内部现在就像闹腾翻天的菜市场一样,这边不想跟中国划清界限,那边呢,现任的政府官员和军方发言人立刻站出来,骂他们是“失败主义者”,是投降论调的代表。
这些高层之间的内斗,把国家战略到底怎么走这个核心分歧,毫不遮掩地展现在了全球眼前。结果嘛,内耗越发严重,也就意味着菲律宾在和中美两个大国打交道时,手里的牌越变越少,形势变得越来越吃紧。
他们对外表现得毫无统一、可靠的态度,内部又难以凝聚起一股坚持长远战略的力量,最终政策上的摇摆不定,让人很容易被外部势力牵着走。
要实现战略自主,不仅要有外部的支持空间,还得靠内部的凝聚力。菲律宾内部的分裂,导致它没法有效调动和整合本国的各种资源,它的许多对外行动,更像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主决策。
面包和炮弹的取舍
要是一个国家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安全感,把真正的经济利益都抛掉了,那它的战略自主能力基本就等于没有了。这样一来,在实际操作中,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咱们瞧瞧这个账本吧,中国多年来一直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合作对象,还是它农产品出口的头号市场,同时也是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欧洲之一。
铁路、榴莲出口、数字经济、新能源,都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真正做实的合作项目,直接关系到很多普通人的饭碗,可如今这条对抗的路线,却让这些切实的民生利益,全都暴露在火焰之中。
菲律宾的一些非官方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看到中国阅兵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普通民众对“直接对抗中国”的支持率突然下降,大家心里都明白,日子过得舒坦才是真的重要。
反倒是中国没有马上动用强硬的回击手段,而是发布了关于去菲律宾留学的预警,提醒中国公民在那边的安全问题得多加注意。
这些信号看起来挺克制的,不过意思挺明显啊,要是挑衅再继续,经济合作的桌子随时都可能被打翻,那这个代价,马尼拉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再提一下那个所谓的“安全保证”。历史的教训还不了解清楚吗?从伊拉克到阿富汗,到现在的乌克兰,美国的“安全承诺”到底啥时候真正让盟友的安全得到保障了?
它一直顶着的,都是自己的战略利益,把国家的整个命运都押在这种承诺上,简直就像一场赌局,挺冒险的。
理性的战略自主,靠的可是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准确核算,可眼下菲律宾走的这条路,却偏偏是放弃了稳妥的经济利益,转而追求一个北不确定的安全保障,这 undeniably 就是一种危险的战略失调。
结语
讲到底,菲律宾往“乌克兰化”深渊滑去,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外界压力有多重,而是因为它内部“战略自主权”彻底崩塌了。
从军事上被动陷入死锁,到国内政治决策变得迟缓,再加上在经济利益和安全幻觉之间的致命挣扎,合起来就绘出了这样一个危险的走向。
杜特尔特未完成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提醒所有小国们,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永远是自主独立的外交政策和互利合作,而不是外部力量的“保护诺言”。
南海可不是乌克兰,更不该变成新的战场,这得靠菲律宾自己清醒点,也需要咱们地区的国家一块儿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