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歼-35A启动批量生产,首份出口单敲定,首个客户却不是巴铁
在最近举行的开罗国际防务展览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场景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
埃及空军最高指挥官在中国展台前长时间停留,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架歼-35A战斗机的精致模型。
这位将军仔细研究着飞机模型的每一个设计细节,从气动外形到武器挂载点都进行了认真观察。
据当时在场的埃及军方人员透露,该国空军高层在现场明确表达了对这款战机的浓厚兴趣。
在交流过程中,将军特别询问了该机型的最大作战半径、电子战系统性能等关键参数。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还详细了解了该型号战斗机的生产周期和可能的交付时间表。
现场的军事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要时刻,迅速通过媒体渠道进行了报道。
这一消息很快在国际军事领域引发强烈反响,特别是在西方国家防务圈内产生了广泛讨论。
多家知名军事网站和杂志纷纷以"中东地区空中力量或将重新洗牌"为主题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
距离最初的预测仅过去一个季度,这一军事动态便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据路透社、简氏防务周刊等多家国际权威媒体报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沈飞公司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机歼-35A已启动小批量生产。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外贸版本歼-35AE成功斩获首笔海外订单,打破了业界此前的普遍预期。
出乎所有军事观察家的意料,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售合同并非来自中国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巴基斯坦,而是由中东地区某个重要国家签署。这个选择背后折射出国际军火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埃及空军虽然拥有看似强大的装备阵容,实则陷入多重困境。其现役主力包括46架法国达索公司生产的"阵风"战机,以及超过220架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系列战机,同时还混编了部分俄制米格-29M2战斗机。然而这些先进装备在实际使用中却受到诸多限制。
美国对埃及F-16战机配备的导弹射程进行了严格限制,将其作战半径控制在80公里以内。法国方面则完全掌握了"阵风"战机的核心系统权限,甚至连基础的数据链系统都需要法方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这种技术封锁严重制约了埃及空军的实战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埃及为购买这些功能受限的先进战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据统计,相关军购合同总金额高达45亿美元,每年仅利息支出就给该国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当埃及政府试图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时,却遭遇了更多阻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批准向埃及出售F-35隐形战机,但在以色列强烈反对后,这项交易被迫取消。随后埃及转向俄罗斯寻求购买苏-35战机,又遭到美国援引《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的威胁。
"我们的空军就像被锁链束缚的雄鹰",开罗一家知名防务研究机构的专家这样描述埃及空军面临的困境。这种形象比喻生动揭示了埃及在国防自主权方面受到的严重制约。
为满足埃及空军现代化换装的特殊需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量身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外贸解决方案。
这款命名为歼-35AE的隐身战机在保持核心作战性能的前提下,对部分子系统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其采用的先进隐身涂层和独特气动外形设计,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控制在惊人的0.01平方米量级。
在航电系统配置上,研发团队进行了合理的精简调整,这种务实的设计理念使单机报价成功控制在8000万美元以下。相较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这个价格优势相当明显,仅相当于美制F-35战机采购成本的一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机搭载的新一代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该雷达具备超视距探测能力,最大探测距离突破300公里大关。配合中国最新研制的霹雳-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其145公里的有效射程可帮助埃及空军建立先发制人的战术优势。
技术转让方面,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目前埃及军方已派遣专业工程技术团队前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系统学习战机的日常维护和深度检修技术。与此同时,位于红海沿岸的埃及某空军基地正在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升级,包括建设符合隐身战机特殊要求的恒温恒湿机库。
中东地区军事分析人士特别指出,中国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同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军售条款,中方既不要求驻军权,也不干涉采购国的内政决策。更难得的是,中国还愿意提供技术转移支持,帮助埃及建立本土化的航空制造能力。
在阿拉伯世界错综复杂的战略棋局中,沙特阿拉伯正悄然扮演着关键的资金支持者角色。
这项跨国军购计划面临的经济障碍最终通过区域国家间的默契协作得以顺利解决。
作为地区大国的沙特明确表示愿意承担埃及此次军购项目的财政支出,延续了此前埃及采购苏-35战机时的地区融资模式。
这种深度军事合作源于阿拉伯国家间长期形成的战略默契:沙特期望借助埃及的军事力量制衡伊朗的地区影响力,而埃及则亟需突破以色列在该地区建立的空中优势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沙特驻华军事代表近期密集造访中国东北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外界普遍猜测这预示着中沙埃三国可能正在构建新型军事装备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令国际观察家颇感意外的是,此前被视为最有可能率先引进该型战机的巴基斯坦却突然放缓了采购步伐。
巴基斯坦国防部高层官员近日通过官方渠道明确否认了相关报道,强调所谓"歼-35A采购计划"纯属媒体不实揣测。
这一战略转向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国严峻的财政状况——尽管2025年度国防预算较往年提升了五分之一,但政府不得不叫停百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甚至连引进韩国FA-50轻型战斗机这样的小型军购都不得不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完成。
中国在战机产能布局方面存在明显的结构性侧重。
当前歼-35A的生产资源主要集中在满足国内海军003型航母的舰载机需求,导致出口供应的余量极为有限。
巴基斯坦方面提出的本土化生产方案涉及敏感技术转移问题,这使中方在合作推进上持审慎态度。
美方近期针对中东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五角大楼突然调整了对卡塔尔的军售政策,放宽了F-35战机的出口管制。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层紧急访问以色列,旨在加快F-35I战机的现代化升级进程。
《新闻周刊》刊登的所谓"埃及采购歼-35A纯属虚构"的报道,显然意在干扰中埃之间的正常军贸谈判。
美方的这些仓促举动反而凸显了其战略焦虑。
阿联酋在遭遇F-35禁售后转向中国采购战机,这一案例正在中东地区产生示范效应。
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已开始就歼-35AE战机的采购事宜进行正式询价。
土耳其自主研发的"可汗"战斗机项目进展缓慢,这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战机的竞争优势。
该机型在过去三年仅完成一次试飞,发动机仍沿用老旧的F-16配置,距离量产阶段尚有较大距离。
军工贸易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
歼-35AE采购订单的突然变更,标志着国际武器交易体系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传统军事强国的垄断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地区国家开始寻求更平等的国防合作关系。
美国在中东地区长期奉行的双重标准政策正在产生反效果,其盟友体系出现明显松动。
埃及军方近期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启动的海空军设施扩建工程,展现出全新的战略布局。
沙特王室的国防采购策略也发生重大调整,更加注重技术引进而非单纯购买成品。
东亚军工技术与海湾地区雄厚财力的深度结合,正在重塑整个区域的安全架构。
这种创新型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军贸中技术输出国与资金输入国的固有界限。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