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这个名字,最近又在网上刷屏了。他本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背负着中日友好的厚望去日本深造,结果呢?到头来,他摇身一变,不仅成了日本公民,还在2023年7月20日混进了日本参议院。但这家伙为了在日本政坛站稳脚跟,干了不少让人直摇头的事儿——比如拼命攻击自己的祖国,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说些极端话,巴结日本的极右翼群体。他以为这样就能洗白自己,变成“纯正的日本人”,可现实偏偏给他来了一记重拳。
先说说那些跟石平类似的人吧,我觉得这事儿得从全球视角看。拿2020年在美国发生的Eric Swalwell事件来说吧,这位华裔众议员本想推动中美对话,结果因为被怀疑有“亲华”倾向,FBI卷入调查,他瞬间被民主党内部孤立,丢了委员会职务。媒体报道铺天盖地,直指他可能有双重忠诚问题。同样,2015年在日本,韩国裔归化公民李胜浩参加地方选举,他试着批评韩国来证明自己,结果被日本媒体扒出“间谍嫌疑”,选举落败,成了社会笑柄。
这些案例让我想,人在异国他乡,总想找个归属感,但如果靠出卖过去来换取认可,往往会适得其反。石平的境遇不就这么讽刺吗?他在日本社交媒体上闹腾,2023年9月25日还在Twitter发帖,说中国是日本的“最大威胁”,结果账户被封禁,警方还介入查他的虚假信息。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明明想博取好感,却让日本人更看不起他。
转头看石平自己,他这路子走得可够坎坷的。早在80年代,他是中国公派留学生,算是中日交流的桥梁,可三十年后,他摇身一变,当上了日本议员。7月20日那会儿,他以为进了参议院就万事大吉了,谁知日本社会根本不买账。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日本人质疑他的政治忠诚,说他“本质上还是中国人”,无论怎么表演都变不了。媒体如《朝日新闻》直接点名批评他是个“搅局者”,社交平台上“滚回中国”的骂声不断。10月12日,他在国会发言时,还被其他议员打断,搞得会议中断。
这家伙以为攻击中国能换来信任,结果呢?日本政坛内部把他当笑话看,研究报告也说,归化者在日本永远是“外人”,血缘这事儿像根刺,拔不掉。我的看法是,这反映出民族认同这事儿太复杂了,每个人选择生活方式是自由的,但别指望靠背叛来融入——这往往只会让双方都反感。
当然,中国这边反应可激烈了。9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用“数典忘祖、出卖良知”八个字狠批他,宣布反制措施。国内舆论炸锅,新浪微博话题浏览量飙到4亿,评论区全是“民族尊严不容践踏”的怒火。调查显示,95%的年轻人都支持严惩这种行为。清华大学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历史上的“叛徒”结局都一样,汪精卫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10月18日,公安部甚至启动调查,冻结他的中国资产,全国有上百万网民签名声讨。这让我感慨,爱国不是空谈,当有人挑战底线时,社会反应会这么统一。
专家们怎么看?东京大学的社会学报告分析,归化者融入难,根源是文化和血统的壁垒。日本经济新闻的民调数据也显示,七成以上日本人对归化政客持保留态度。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则强调,民族背叛会触动集体记忆,引发强烈反弹。这些数据让我觉得,石平事件不是孤例,而是全球化下的常见冲突。
最后,这事儿的影响可不小,它提醒每个人,追求新生活时,别忘了自己的根。石平的教训摆那儿:想融入新环境,靠真本事去努力,别玩火自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