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93阅兵结束后,我国又一国际活动要举办,美方主动打来电话询问

9月10日深夜,上海长江口深水航道突然发布交通管制消息。没给什么解释,但外界立刻沸腾了,因为很多人猜到了一个可能,“福建号”第九次海试或许就要开始。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第三艘航母的进度,更被看作是三航母时代的关键一步。那天,围绕长江口的海面气氛都变得紧张,军迷们在各种渠道刷着消息,就等着确认这个推测。

就在这种情绪还没散去,中方又给出了第二个信号。这次不是关于军舰,而是关于人。国防部发言人正式宣布,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已经准备完毕,将在9月17日至19日举行。三天时间,主题是安全与防务,来头可不小,已经确认出席的有俄罗斯、法国、巴西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的防务官员和军队领导。论坛安排的内容直接点到全球安全治理、亚太地区合作、国际秩序维护和地区和平构建,还会有4场全体会议和8场平行分组会。

这种规模的安全论坛在北京开,对美国来说是个麻烦事。九三阅兵刚震了他们一下,现在又来一个聚集全球防务圈的舞台。如果美国缺席,自己在国际安全话语权上会少一块筹码;但若派高规格与会,就等于给中国的外交场面站台。这对美国政客来说,心情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纠结。

这种纠结在9月10日的一个细节里表现得很直观。当天,美国直接打电话到北京,电话的另一端,是美方战争部长。他的目的很明确:想借通话探探中方的态度,以决定出席香山论坛时代表团的规格。这事本身就带着一丝尴尬,因为就在一个月前,这位美方高官还在对外公开抱怨,说自己一直想和中方建立对话但没人理。结果现在,不仅通上了线,而且是带着求衡量参会级别的需求来的。

中方这次接听电话,其实有两层盘算。第一,是为了给美国出席论坛探路。双方先私底下把一些可能会在会上碰到的敏感议题沟通一遍,别到时候当着几十个国家的面互呛,那场面就不好收拾。第二,是直接谈一谈中美之间分歧的管控方式,这包括南海,也包括台海。中方在通话里已经开门见山,把涉及核心利益的红线重复了一遍,并且警告了美方,踩了线会有什么后果。

有意思的是,电话挂了之后,美方还是没敲定到底派怎样的规格团队出席论坛。要说他们心里没权衡那是不可能的,美国外交决策里边有一条“成本账”,话语权、面子、政治压力搅在一起,反复拉锯。这次事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在北京这边,香山论坛已经不是第一次办,熟悉节奏的参与者知道,这个平台的含义早就超过了学术讨论范畴。它既是向外传递中国安全观的窗口,也是各方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今年特别不同的地方是,大国之间的紧张背景让会场内外都有人在看,谁跟谁谈,谁跟谁避谈,谁发表的言论有分量。

因此,这次香山论坛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必然会被利用的外交舞台。对中国,正好借着阅兵的势头和福建号话题,继续展示国力与自信。对美国,即便心里清楚可能会在会场上被动,也难免得来,至少要给盟友一个交代,说自己还在场里。

福建号的海试传闻和香山论坛的筹备其实是两条线,但时间点的重合让它们在外界眼里连成了一条逻辑:军事能力展示带来的政治信心,直接延伸到外交场上的布局。尤其是在九三阅兵之后,外界已经感受到,中方在大国关系中的姿态,比之前更从容,也更有底气。

美国的尴尬选项会一直持续下去。缺席会被解读成退让,规格太高又怕被利用,这是它目前在处理中美军事与安全互动时的普遍困境。而北京的态度很明确,该说的红线要说清,对外的展示节奏不放缓。

论坛的流程已经排好,四个全体会议、八个分组讨论,议题一个比一个指向现实。到时候,不论美国派谁来,这些讨论都会进行。三天的会期内,除了公开议程,还有无数的非正式交流,那些才是真正的焦点。

从上海到北京,从海上的航母试航到陆上的安全论坛,这背后传递出来的信息很直接。中国已经能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同时推动自己的战略步伐。不是等一个领域结束再到另一个,而是军事、外交、话语权,几路并行,互相呼应。

南海和台海的议题,不会在这次论坛上被回避,美国如果想在这上面做文章,中方已经提前说明了限制条件。反之,如果想利用论坛平台修复某些沟通断层,现在的电话沟通就是起点。

福建号的下一步消息还没官宣,但航母的进度早晚会走到公开阶段。香山论坛的嘉宾名单已经越来越长,澳大利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会派人来,这些都是会场里的“变量”。美国的代表不管高不高调,都会被拿来观察,甚至对比他们在其他场合的表现。

九三阅兵的震撼还在延续,现在又叠加了这种节奏上的密集安排。论坛一开,三天时间够让很多事成为接下来几个月的谈资。再加上背后航母动向的烘托,气氛一点都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