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为应对户外复杂水体的长期连续监测挑战,专业的户外水质监测站普遍具备自清洗或防附着功能。这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套根据传感器原理和安装方式量身定制的综合解决方案,对维持数据准确性和降低运维强度至关重要。
其实现方式主要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
1. 物理机械清洗(主流且高效)
超声波清洗:常用于光学传感器(如浊度、COD、叶绿素探头)。通过高频振动,在探头表面产生微小气泡并破裂(空化效应),能高效剥离附着的生物膜、藻类、粘泥等有机污垢,而不损伤精密的光学镜片。
机械刷洗:在探头外部安装一个由电机驱动的软毛刷或刮片,按设定周期自动旋转,物理刮除传感器表面的附着物。
压缩空气喷射:通过间歇性喷射高压空气,形成湍流冲刷传感器表面,驱离悬浮颗粒。
2. 化学试剂清洗
针对顽固的化学结垢或生物附着,系统会自动定量喷射稀释的酸性清洗液(如稀盐酸)或抑菌剂,溶解水垢并抑制藻类和微生物的生长。清洗后,会用少量水样进行冲洗,避免试剂残留影响下一次测量。
3. 智能触发模式清洗并非简单定时,而是采用“时间+事件”的智能触发逻辑。除了按固定周期(如每6小时一次)工作外,系统还能实时监测传感器信号稳定性(如浊度值持续异常不变),一旦判断可能因污染导致数据失真,便会立即启动自清洗程序。
因此,自清洗功能是现代水质监测站智能化、高可靠性的核心体现,能有效应对生物附着、结垢和颗粒物沉积这三大导致数据漂移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