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将踏入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军事基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一场闭门会晤。 这场被白宫称为“倾听之旅”的会谈,却弥漫着硝烟味:特朗普在会晤前24小时向普京发出威胁,声称若俄方拒绝停火将面临“严重后果”;而普京启程前,俄军被曝正在新地岛禁区试射可携带核弹头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紧急提出四项停火条件,包括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赔偿数千亿美元、追责普京战争罪,并警告“美俄无权替乌克兰做决定”。 三方博弈的炸药桶已进入倒计时,这场阿拉斯加之会,究竟是和平曙光,还是三战导火索?
8月12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公开宣称,特朗普此行旨在“倾听”普京对结束俄乌冲突的看法,并强调会晤仅限美俄双方参与,乌克兰代表被排除在外。 这一表态被解读为美国试图单方面主导议程,引发基辅强烈反弹。 泽连斯基次日紧急发声:“没有乌克兰参与,任何人无权决定我们的命运! ”
会晤前三天,他通过媒体放风,威胁若普京拒绝停火,美国将对俄实施“二级制裁”,即切断俄罗斯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暴露了特朗普急于在11月大选前兑现“结束战争”承诺的焦虑。 而普京的反制更为直接:俄军方在8月13日被曝于新地岛划设500公里禁区,疑似测试射程达2.5万公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这款被西方讥讽为“放射性污染源”的武器,此刻成了普京手中最赤裸的威慑符号。
安克雷奇军事基地作为美军北极作战枢纽,部署着F-35战机部队和反导系统。 俄国防部匿名人士向国际文传电讯社透露,俄方已要求美方书面保证普京专机及随行人员安全,并暗示“任何意外都将触发核反击”。 这种将元首会晤变成“人质式外交”的操作,凸显双方互信的彻底崩塌。
德国《明镜》周刊援引欧盟官员的话称:“泽连斯基仿佛活在2023年反攻胜利的幻觉里。 ”现实是残酷的,乌军前线正在崩解。 8月13日,乌军第3突击旅副指挥官马克西姆·乔林公开承认,俄军在红军村(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以北的攻势已失控:“希望现在没人说局势‘可控’,距离控制还很远。 ”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正以FAB-3000巨型航弹昼夜轰炸乌军防线,这种重达3吨的超级炸弹可瞬间摧毁整片战壕区,近期更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战役中粉碎乌军渡河点,完成对乌军的合围。
泽连斯基在8月12日紧急预警,俄军计划从苏梅方向抽调3万兵力,分三路强攻扎波罗热、波克罗夫斯克和新帕夫洛夫斯克。 其中扎波罗热方向将投入1.5万人,意图切断乌军南部补给线。 面对俄军新攻势,乌军第93机械化旅在康斯坦丁诺夫卡附近的据点已被航弹摧毁,苏梅州的弹药库也遭精准打击。 战场天平正加速倾斜。
8月13日,扎波罗热州州长叶甫根尼·巴利茨基指控乌军炮击核电站周边区域,引发干枯植被燃烧,浓烟笼罩反应堆。 尽管俄方声称辐射水平正常,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紧急要求派出监察组。 巧合的是,俄国防部同日宣称截获情报,指控基辅政权策划“假旗行动”,通过伪造俄军袭击平民事件破坏美俄会谈。
瑞典前军官米凯尔·瓦尔特松向半岛电视台分析称,乌方若实施此类行动将彻底摧毁美乌关系:“自2022年以来,乌克兰一直试图将俄军塑造成野蛮形象,但华盛顿和莫斯科都熟知这套剧本。 ”俄方甚至翻出旧账:2024年乌军袭击别尔哥罗德平民区时,曾使用美国提供的海马斯火箭弹包装残骸伪造俄军罪证。 这场舆论暗战,让核电站的浓烟显得格外诡谲。
8月11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娅·卡拉斯宣布,因俄罗斯拒绝无条件停火,欧盟将启动第19轮对俄制裁。 但德法领导人私下向路透社抱怨:“我们被排除在阿拉斯加会晤之外,只能通过声明刷存在感。 ”这种无力感源于军援断供,德国已连续三个月未批准对乌新援助包,法国军工厂因工人罢工停产,欧洲对乌炮弹供应量暴跌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
特朗普则趁机推销他的“领土交换”方案:乌军撤出顿涅茨克,俄军部分撤离扎波罗热和赫尔松。 该计划遭俄乌双方公开拒绝。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早在2月明确表态:“领土问题不容谈判。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更痛斥:“这是对侵略的奖赏! ”但特朗普在8月12日的采访中暗示,若泽连斯基拒绝妥协,美国可能切断军援。 这种赤裸裸的交易逻辑,让欧洲想起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当年英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的悲剧,正在2025年重演。
俄总统府消息人士向《生意人报》透露,俄方可接受的最低方案是:承认俄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及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乌东其余地区设立非军事区。 这与特朗普的“领土交换”部分重叠,但离泽连斯基“恢复1991年边界”的要求相差万里。
俄军虽在波克罗夫斯克取得进展,但8月11日乌军在苏梅州突袭夺回斯泰普内和新科斯强季尼夫卡两座村庄。 尽管俄国防部称此为“战术调整”,但前线士兵群组抱怨:“指挥系统混乱,无人机和反炮兵雷达总比乌军晚到一步。 ”这种胶着消耗战,让普京难以拿出停火筹码。
除“海燕”导弹试射外,俄黑海舰队近期向塞瓦斯托波尔增派三艘可搭载“波塞冬”核鱼雷的潜艇。 美国则针锋相对,在英部署B61-12战术核弹,并向北大西洋派遣两艘俄亥俄级核潜艇。 当核阴影笼罩阿拉斯加,这场会晤的结局早已超出和平协议本身,它正在验证梅德韦杰夫的警告:“俄罗斯不是伊朗或以色列,特朗普的通牒只会把世界推向战争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