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银行存款利息,2025年09月24日,各大银行定存新利息,大额存单利息

当10万元五年期存款的预期收益缩水2500元,我们终于意识到,财富管理的"躺赚"时代已悄然落幕。

存款利率悄然缩水,财富管理告别“躺赚”时代。2025年9月21日,中国银行率先公布了全新的存款利率表,这是国有大行年内的第二次利率调整。紧随其后,各大银行纷纷跟进,一场关乎每位储户钱袋子的利率变革已经到来。

与去年相比,10万元五年期存款累计利息差额高达3125元,这对习惯于稳健收益的储户影响不容小觑。在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的今天,如何配置储蓄资产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01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2025年9月下旬,浙江、新疆、广西、贵州等地十余家中小银行同步发布公告:自9月21日起,活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再降5—50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利率普遍跌破2%,部分村镇银行五年期利率甚至首次低于国有大行。

这轮调整中,中小银行明显呈现出“长端利率加速下调”的特征。以广东清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直接降至1.25%;而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五年期利率更是降至1.2%,甚至比国有大行同期限利率低10个基点。

与以往“政策驱动”不同,本轮降息更多来自市场自发行为。融360数据显示,8月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突破31万亿元,环比增6%;同期A股新开户近200万户,同比增长71%。市场资金正在重新配置,“存款-理财-权益”的搬家链条被彻底打通。

中小银行此次主动压降长期存款利率,是面对净息差收窄压力的必然选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至1.42%,环比再降1个基点,创2010年以来新低。

02 银行存款产品全景图

面对利率下调,普通储户需首先了解基本的存款类型及其特点,才能做出明智选择。

活期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存款方式,当前利率普遍已降至0.05%。这类存款适合存放日常备用金,但不应作为主要理财手段。

定期存款根据期限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期。9月调整后,国有大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25%和1.30%,较上一轮均下调0.25个百分点。

大额存单与大额存款虽仅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大额存单是央行法定定期存款品种,起存门槛为20万元,利率更高且具有可转让功能。而大额存款并非法定存款品种,是银行为维系高存款客户推出的产品,起存金额一般为5万或10万元。

通知存款方面,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从0.45%下滑至0.30%,1天期通知存款利率维持在0.10%。这类存款适合不确定资金使用时间但希望获得比活期稍高收益的储户。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3 大额存单:高门槛高回报

大额存单作为定期存款的“升级版”,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更具配置价值。

大额存单最显著特点是高门槛高回报。其最低起存金额为20万元,但利率通常比同期限普通定期存款高出0.3个百分点左右。以建设银行为例,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1.55%,比普通定期高0.3个百分点。

大额存单的另一个优势是灵活性强。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不同,大额存单可以转让变现,部分产品还支持按月付息。这种流动性优势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尤为宝贵。

大额存单按期发售,银行在每年第一期大额存单发行前向央行备案年度发行计划。这意味着储户不能随时购买到,需要关注银行发售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大额存单作为一般性存款,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元以内本金和利息有全额保障,安全性与其他存款产品无异。

04 各银行定期存款利息对比

2025年9月,各类型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呈现出明显差异。

国有六大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利率最为统一。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各期限利率完全一致:三个月0.65%、六个月0.85%、一年0.95%、二年1.05%、三年1.25%、五年1.30%。

邮储银行在半年期和一年期上有细微优势,分别为0.86%和0.98%。

股份制银行利率整体高于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利率与国有大行持平,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数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利率可达1.15%,比国有大行高0.2个百分点。

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是股份制银行中的“利率天花板”,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均达1.85%,高出国有大行60个基点。

农商银行利率差异较大,但整体高于前两类银行。成都农商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85%,而深圳农商银行一年期利率高达1.55%。

极个别地方性银行如三湘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仍保持在2.40%和2.55%的高位,但这些银行主要服务本地客户。

05 全国性利率对比与趋势分析

从全国范围看,银行存款利率已全面进入“1时代”。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6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继续下行,其中三年期平均利率降至1.695%,五年期降至1.538%。与2022年9月相比,国有大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从2.6%骤降至1.25%,累计降幅达1.35个百分点。

当前利率市场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 “长期降幅大于短期” 。三年期及以上的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明显高于短期品种,这反映了银行试图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的趋势。二是 “利率倒挂”现象出现。部分中小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甚至低于一年期,如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五年期利率为1.2%,而一年期为1.6%。这表明银行对长期资金需求疲软,也预示未来利率可能进一步下探。

地域方面,不同地区的农商行利率差异明显。成都农商行三年期利率达1.85%,而昆山农商行同期利率仅为1.25%。这种差异反映了各地资金需求和银行揽储策略的不同。

存款策略与专业建议

面对利率下行通道,储户需调整储蓄策略。对于日常备用金与短期灵活资金,活期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仍是选择。尽管7天通知存款利率已降至0.30%,但仍高于活期。

对于1-2年内的中期闲置资金,两年期定期存款是稳健选择。以10万元本金计算,两年期定存到期可获得2100元利息,与活期存款仅100元的收益相比,优势明显。

对于长期储蓄,金融专家建议采纳“阶梯存款法”:将资金分散存入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如1年期、2年期、3年期,到期后再根据当时利率情况滚动转存。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流动性,又能更好平衡长期收益。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认为,中小银行出现存款利率倒挂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长期限利率可压缩空间更大;二是银行基于对利率下调的预期,通过定价主动引导存款行为,缩短负债平均到期时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未来三年,谁的活期资金占比高,谁就拥有低成本负债优势。”中小银行必须放弃规模情结,转向精细化、差异化经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跌至1.42%的历史新低。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在净息差压力下,短期内利率倒挂现象或将延续。

银行网点柜台上,储户们已开始重新规划资金配置。货币基金、短债基金、高股息红利ETF正成为存款之外的新选择。

对于长期资金,可考虑采用“哑铃策略”——一端配置货币基金保持流动性,另一端通过定投红利指数捕捉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利率每下降一个基点,都在倒逼个人投资者重新学会“让钱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