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五分,列支敦士登的一间公寓里,马克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邮件通知,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屏幕上那行冰冷的文字让他瞬间清醒:"很遗憾,您的入籍申请未获批准。"他盯着这行字看了足足三分钟,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苦笑:"就因为我周末装修吵到邻居?"
这个德国男人已经在列支敦士登生活了整整三十五年。十九岁那年他来到这里求学,如今连当地最冷门的面包店用的是第几代祖传酵母都一清二楚。他的德语比本地人还地道,能背诵小镇上每座教堂的建造年份,却在最后一关栽在了邻居的投诉上。
这事儿要是放在其他国家可能就是个笑话,但在列支敦士登,入籍这事儿比中彩票还玄乎。得先住满三十年,通过变态难的语言考试,最后还得看街坊邻居的脸色。有人因为养的狗太吵被拒,有人因为开的车不是本地品牌被刷下来,更离谱的是还有人因为"周末总穿运动服出门"被认为不够正式。
要说移民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中国。可实际上在全球最难入籍的国家排行榜上,中国只能排第二。真正的冠军宝座被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牢牢占据——朝鲜。在这个神秘国度,想入籍只有一条路:爹妈都得是朝鲜人。甭管你是世界首富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只要不符合这条,门儿都没有。去年有个日本商人揣着十亿日元想投资换身份,官员就问了句:"您父亲是朝鲜人吗?"得到否定答案后,连申请表都没给看。
不丹的规矩也够呛。在这个号称"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外国人的幸福可没那么容易。住满二十年只是起步价,关键是不能有任何"对国家不利"的言行。问题是啥算"不利"全凭官员一张嘴。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抱怨了句景点门票太贵,第二天居留证就被吊销了。当地人开玩笑说,这里的移民局应该改名叫"灭梦局"。
卡塔尔玩的是另一套。这个人均GDP世界前三的土豪国家,入籍门槛也是高得离谱。住满二十五年是基本操作,还得证明对国家有"特殊贡献"。有个潜规则更绝:最好能背诵《古兰经》选段。去年全年批下来的入籍名额才十几个,比大熊猫还稀罕。
瑞士的规矩复杂得像他们的钟表零件。每个州的政策都不一样,有的要求参加三次村民大会,有的会派人去你常去的咖啡馆打听。要是店主说没见过你这号人,那就等着收拒信吧。有个申请者在苏黎世住了九年,只因为停车罚单没及时交,入籍梦就泡汤了。
日本的制度看着挺规范,住满五年,有稳定工作,日语过关就行。可那个必须放弃原国籍的规定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更绝的是他们的经营管理签证,以前五百万日元就能搞定,现在门槛直接翻倍,还得证明公司不是空壳。想钻空子?税务局查账能把你查得底朝天。
中国的入籍政策倒是一视同仁的严格。跟中国人结婚是最常见的路子,可就算熬过了七年之痒,也不保证能成。有人捐钱建学校,做慈善,最后还是卡在了"无法证明长期贡献"这一关。问题是啥算"长期贡献"?官方从来没给过明确说法。
梵蒂冈的玩法最特别。这个全球最小的国家,公民身份跟工作绑定。红衣主教、外交官这些教廷要员自动获得国籍,可一旦退休,国籍说没就没。想在梵蒂冈养老?门儿都没有,非公民连租房资格都没有。
科威特把外籍劳工当韭菜使。全国七成人口是外劳,可每年入籍名额就五百个,还优先给石油专家。普通打工仔干到退休也摸不着边儿。有个菲律宾护士在科威特工作了二十三年,申请时才知道自己连填表的资格都没有。
要说这些国家为啥把门槛设这么高,道理其实简单得很。福利太好,不想让人白嫖。免费医疗、教育补贴、高额养老金,换谁都不愿意随便分蛋糕。就像老北京人常念叨的那句:"自家院子里的枣儿,凭啥让外人随便摘?"
马克最后搬回了德国。临走前他和几个本地朋友喝了顿大酒,醉醺醺地问了句:"那些生来就有护照的人,真的比我更爱这个国家吗?"没人回答他。窗外,列支敦士登的雪山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美得像个永远够不着的梦。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