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号,Swatch可能还在梦里,以为自己是潮流的弄潮儿,能给全球年轻人一点小小的时尚震撼。结果,潮流没掀起,倒是掀起了一场滔天巨浪。他们在官网上挂了张新广告,照片里一个亚裔男模,表情严肃,双手食指中指一捏,眼角就这么被无情地向上提拉,硬是造出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眯眯眼”。
这图一出来,好家伙,中国网友的血压瞬间就上来了。这已经不是审美差异的问题了,这是在咱们伤口上撒盐,还问一句“你怎么了?”没几个小时,互联网上就炸了锅,#Swatch辱华#的词条像坐了火箭一样冲上热搜。评论区直接变成了大型吐槽现场:“Swatch,你是没睡醒还是故意找茬?”“这创意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建议原地开除!”“赚着我们的钱,还来内涵我们?真当人傻钱多速来?”
舆论的火山喷发,Swatch的反应倒是快得惊人。16号,火速道歉,中英文双份,措辞那叫一个标准:“广告若造成任何误解与不快,深表歉意。” 然后麻溜儿地把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素材全给下架了。这操作,熟练得让人心疼。道歉、下架、装死,一套流程行云流水,仿佛早就预演过无数遍。但这道歉,听着怎么就那么像“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是你太敏感了”的潜台词呢?
这事儿,要是一个小品牌干的,大家骂两句也就过去了。可偏偏是Swatch,那个旗下拥有浪琴、天梭、欧米茄一众大牌的瑞士钟表巨头。他们不是不知道中国市场有多重要。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中国这块地盘贡献了他们27%的销售额,四年时间,从咱们口袋里掏走了882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把中国当成了亲爹级别的市场供着。
可你看看他们干的这事儿,哪有一点把“亲爹”放在眼里的样子?这就像一个孩子,指着爸爸的脸,模仿着别人嘲讽爸爸的丑态,完了还觉得这很酷,很有艺术感。这已经不是轻心”了,这简直是飘了,是骨子里的傲慢在作祟。他们可能觉得,只要我牌子够硬,你们中国人最后还不是得乖乖买单?
说到底,Swatch这次翻车,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从Dior的“丑化中国女性”到各种大牌的“中国限定”骚操作,这些国际大牌们,就像一群戴着面具的舞者,在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舞台上,跳着名为“热爱”的舞蹈。面具上画着祥云、牡丹、长城,但面具底下,可能还是那副陈旧的、充满偏见的西方脸。
他们以为,请个中国明星,拍个中国风广告,就是懂中国了。他们以为,用几个中国元素,就是尊重中国文化了。他们错了,大错特错。真正的懂,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是理解我们历史中的伤痛,是明白我们民族的情感底线。而不是一边赚得盆满钵满,一边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审视、甚至嘲弄我们。
真正的品牌敏锐度,不是追着潮流跑,也不是玩那些故弄玄虚的“高级感”。而是能看见自己看不见的“盲点”,能真正理解并尊重你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和情感。否则,下一个翻车的,会是谁呢?咱们搬好小板凳,继续看戏。只是希望,这些大牌们别在同一个坑里,摔得太难看。毕竟,消费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