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俄乌还在拼刺刀?老祖宗笑了:真正的战场根本不在这!

俄乌还在拼刺刀?老祖宗笑了:真正的战场根本不在这!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瞅着今天俄乌战场上的新闻,我这心里头总感觉有点不是滋味。怎么说呢,就好像看着两个壮汉,放着一身的本事不用,非得在泥潭里互相揪着头发,比谁耗得过谁。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在打一战那种堑壕战,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米战线的推进,背后都是一堆冰冷的数字。

每天的新闻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些事儿,无人机嗡嗡地飞,导弹时不时地划过夜空,炸出一团火光,然后呢?然后战线就像被焊死了一样,动弹不得。双方的大人物们,一个满世界跑,到处找人“输血”;另一个呢,也在合纵连横,跟老朋友们喝喝茶,聊聊合作。可这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前线的士兵们,依旧在那个巨大的“绞肉机”里被无情地消耗。

这打的哪里是仗,这分明是在烧钱,烧全世界的钱。乌克兰的家底早就空了,全靠欧美那边吊着一口气。俄罗斯呢,家大业大不假,可经济状况也就那样,也得靠着几个朋友帮衬着。全球化嘛,链条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这一打,全世界的经济都被拖下水,大家伙儿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就这么变成了战场上的一缕青烟。

炮弹这玩意儿,打出去就没了,它不会变成另一个人的财富,只会把已有的财富炸个稀巴烂。你想想二战后的英国和法国,为什么从世界之巅跌了下来?家底打光了,本土的工厂也被炸成了废墟,造血能力跟不上了。这就给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机会,人家本土没遭罪,生产力旺盛,一个“马歇尔计划”就把自己的影响力深深地扎进了欧洲。历史的剧本,总是惊人的相似。

所以这事儿就有意思了,既然正面硬刚是个无底洞,为什么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尤其是对乌克兰来说,光靠着外援硬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想破这个局,光盯着顿巴斯的泥潭可不行,得把眼光放远点,学学老祖宗的智慧,在棋盘的其他地方落子。

比如说,乌克兰的西南边,有个叫摩尔多瓦的国家,它境内有块地方叫“德左”,全称是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这地方就有意思了,名义上是摩尔多瓦的,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一个苏联的“活化石”。里头驻扎着一千多号俄国士兵,加上当地的民兵,撑死也就几千人。摩尔多瓦自己没胆子动手,可乌克兰怕什么?

这块地方离乌克兰的敖德萨州近在咫尺,简直就是个心腹大患。要是乌克兰调集两个旅的兵力,跟摩尔多瓦打个配合,前后夹击,端掉这个俄罗斯的海外据点,那可是一举多得。不仅能拔掉威胁敖德萨的钉子,还能卖摩尔多瓦一个人情,在国际上多一个铁杆支持者。更重要的是,这等于是在俄罗斯的战略后方开辟了新战线,逼着他分心。我再给你说个更刺激的,德左地区的科巴斯纳,有个全欧洲最大的苏联时期军火库,里面存放的弹药量,据说能引发一场堪比核爆的灾难。动了这个地方,对俄罗斯的心理打击可想而知。

棋盘再往东南方向挪一挪,看看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跟俄罗斯的梁子,那可结得不浅。阿布哈兹那块地,就是格鲁吉亚心里永远的痛。当年要不是俄罗斯下场拉偏架,格鲁吉亚也不会丢掉那片地方。现在,机会不就来了吗?

乌克兰完全可以跟格鲁吉亚联手,承诺帮他们收复失地。这事儿难度大一些,可能需要海军配合。但只要能把格鲁吉亚也拉下水,让黑海变得更加热闹,俄罗斯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最近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为了躲避乌克兰的无人艇,已经把不少宝贝疙瘩从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转移到了新罗西斯克,甚至阿布哈兹的港口。你打阿布哈兹,不就等于直接威胁到了他舰队的后路吗?这叫“围魏救赵”。

把水搅浑,让更多的力量卷进来,局势才会出现新的变量。光靠自己和几个盟友输血,是打不赢一场消耗战的。

更绝的一招,其实是“以夷制夷”,或者说,“以俄制俄”。俄罗斯能在乌东地区扶持起一批民兵,乌克兰为什么不能在俄罗斯内部做文章?现在俄罗斯境内反对普京的武装力量,其实已经不算少了。什么“自由俄罗斯军团”、“俄罗斯志愿军团”,还有那个“西伯利亚营”,这些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俄罗斯人,目标也明确,就是要推翻现有政权。

他们时不时就窜到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搞点动静,让克里姆林宫头疼不已。乌克兰与其把钱和资源全砸到巴赫穆特那种血肉磨坊里,不如分出一部分,去资助这些俄罗斯内部的反对派。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只要俄罗斯自己后院起火,他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在乌克兰的战场上纠缠?这种打法,用的还是西方援助的武器,打进去之后还能在舆论上给俄罗斯制造巨大的麻烦,让他们百口莫辩。

甚至,连白俄罗斯这个俄罗斯的铁杆小兄弟,也可以成为目标。当初俄军空降兵突袭安东诺夫机场,不就是从白俄罗斯那边过来的吗?既然你先不仁,就别怪我后不义。想办法在白俄罗斯内部制造点麻烦,策动一些反对派,都能极大地牵扯俄罗斯的精力。

所以说,思路一打开,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战争从来都不是只有正面战场这一种形式。

咱们老祖宗孙武早就把这事儿说透了,“兵者,诡道也”。能赢就行,管他用什么法子。后来的儒生们总爱讲究个“仁义之师”,讲究个“胜之不武”,说实话,这在残酷的生存斗争里,有点太天真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你赢了,你用的法子就是妙计;你输了,再光明正大也是愚蠢。

你看看汉高祖刘邦,跟西楚霸王项羽对决,他讲过规矩吗?彭城之战被项羽打得连老婆老爹都丢了,可他缓过劲来,立马用韩信绕后,用彭越断粮,用英布抄家,什么招数都上。项羽是英雄,战场单挑天下无敌,可最后不还是在垓下被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刘邦赢了,所以他开创了四百年大汉,我们这个民族的名字都从他这儿来。

再看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哪一次不是把司马懿压着打?可司马懿就是看准了你诸葛亮事必躬亲,迟早把自己累死。所以他干脆就当起了缩头乌龟,任你怎么骂阵,我就是不出来。最后硬是把千古奇才诸葛亮给活活熬死了,司马家这才有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这叫“拖字诀”,也是阳谋。

还有那个经典的淝水之战,前秦百万大军,东晋才几万北府兵,怎么看都是碾压局。可人家是怎么赢的?靠的就是间谍朱序在阵后大喊一声“秦军败了”,一句话就让百万大军瞬间崩溃,自相践踏,尸横遍野。等人家自己乱了阵脚,北府兵才出来好整以暇地收拾残局。

所以说,打仗这回事,眼光千万不能只盯着眼前那一亩三分地。真正的胜负手,往往都藏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只知道在正面战场上死磕的,说到底,还是格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