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什么最保值

经济大萧条通常表现为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物价下跌、企业倒闭等现象。在这样的时期,以下几类资产通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保值性:

实物资产

黄金等贵金属

特性:黄金具有稀缺性、化学性质稳定、易分割保存等特点,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硬通货。

保值逻辑:在经济大萧条时,货币可能会因为政府大量增发而贬值,而黄金的价值相对稳定。此外,市场的恐慌情绪会促使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其需求会增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举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陷入衰退,黄金价格从2008年初的每盎司800美元左右,最高涨至2011年的近1900美元每盎司。

房地产

特性:优质的房地产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

保值逻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位于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前景好的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具有较强的抗跌性。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房产也能提供居住功能,并且在经济复苏后,其价值有望回升甚至增值。

举例: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大萧条时期,东京核心地段的一些优质房产虽然价格有所下跌,但相比其他地区的房产,其价格跌幅较小,并且在后续经济逐渐稳定的过程中,价值也率先开始回升。

生活必需品相关资产

生活必需品企业股票

特性:生产和销售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如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其产品需求具有刚性。

保值逻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人们都需要购买食品、药品等来维持基本生活。因此,这些企业的业绩相对稳定,能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其股票也具有一定的保值性。

举例: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的股票表现相对较好,像通用磨坊公司,其业务涉及食品生产和销售,在经济困难时期依然有稳定的需求,股价相对抗跌。

生活必需品实物储备

特性:包括粮食、食用油、卫生纸等日常必需消耗品。

保值逻辑:在经济大萧条时,可能会出现物资供应短缺和物价波动的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避免因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举例:在一些经济动荡的国家,当出现经济危机时,市场上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快速上涨,如果提前有一定的储备,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支出压力。

优质债券

国债

特性: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以国家信用为担保。

保值逻辑: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安全稳定的资产。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作为保障,违约风险极低,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

举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国债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追捧,收益率下降,价格上升。投资者纷纷购买美国国债以躲避市场风险,使得国债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声明: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