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体上疯传一段视频,直接把澳洲网友看傻了。
视频里有人把美国超市买来的面包揉成一团,结果这团面疙瘩居然像橡皮泥一样慢慢舒展开来,最后恢复成原来的形状。
这操作把澳洲网友整不会了,纷纷留言:"这玩意儿确定是面包?不是记忆海绵?"
澳洲网友珍妮是个较真的人,她特意跑去超市买了同款面包做实验。结果澳洲版的面包揉两下就碎成渣,美国版的面包愣是能捏扁搓圆再复原。珍妮对着镜头一脸懵圈:"这面包怕不是成精了?吃进肚子会不会在胃里蹦迪啊?"
视频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有网友翻出配料表,发现美国面包里添加了一种叫偶氮二甲酰胺的东西。这玩意儿在澳洲被禁了二十多年,因为研究显示它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可美国不仅允许使用,还拿它来漂白面粉增强弹性。网友戴夫气得直拍桌子:"这不就是瑜伽垫材料吗?吃下去不得在胃里练瑜伽?"
更离谱的是美国小麦的种植方式。为了赶工期提高产量,农场主们喜欢在收割前两周往麦田里喷洒除草剂。这种做法虽然能让小麦快速成熟,但残留的化学物质可都跟着面粉进了面包。农业专家史密斯博士直摇头:"这就跟给快断气的病人打强心针一个道理,小麦是催熟了,可毒性全留在面粉里。"
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当地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比澳洲高出36个百分点。网友们在评论区炸开了锅:"怪不得美国面包能放八个月不坏,僵尸见了都得喊大哥!""我家狗粮配方都比这个干净!""政府收了多少钱才能允许这么搞?"
有趣的是,现在连美国本地人都开始抢购澳洲进口面粉了。超市里贴着"不含溴酸钾"标签的澳洲面包经常被抢购一空。有顾客抱怨价格太贵,旁边立马有人接话:"贵?命贵还是钱贵?"还有网友调侃:"以前总嫌澳洲物价高,现在一看,贵是贵点但吃得放心啊!"
要说怎么挑面包,内行人给出了几个小窍门。配料表超过五种成分的直接pass,能放半年的面包不是加了防腐剂就是变异了,实在不放心就自己动手做,面粉加水加酵母,简单到连狗都会。看着货架上那些花里胡哨的面包包装,有网友感叹:"现在想吃口干净面包咋就这么难呢?"
这段视频引发的讨论远不止于面包本身。有人翻出资料,发现美国食品标准确实比澳洲宽松不少。就拿那个偶氮二甲酰胺来说,欧盟和澳洲早就禁用了,美国却还在大规模使用。食品专家表示,这种差异背后是截然不同的监管思路。澳洲采取的是预防性原则,只要有可能危害健康就先禁用再说。美国则更看重企业利益,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危害,否则就允许使用。
这场关于面包的争论还在持续发酵。有网友晒出自制面包的照片,配料简单到只有面粉、水、盐和酵母。评论区一片赞叹:"这才叫面包!美国那个顶多算食品级橡皮泥!"看着超市货架上那些添加了各种改良剂的面包,不少人都开始怀念小时候吃的那种朴实无华的老面包。也许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现在想吃口放心面包,要么自己动手,要么多花点钱买进口的,没别的招。"
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就赶紧联系我们,一起商量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