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募基金二季报出炉,数据很有意思。权益类基金仓位普遍提升,重点加仓了通信、银行和国防军工。表面看是行业轮动,但细究起来,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市场逻辑。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4万亿,非货币基金超20万亿,双双创历史新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队"通过宽基ETF增持近20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机构资金正在悄然布局。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市场看上去挺好,但散户赚钱还是觉得真难?答案很简单——我们和机构根本不在同一个维度思考问题。
一、警惕机构的"躺平"陷阱
这些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机构开始"散户化"了。他们建完仓就躺平,除非大赚特赚,否则一动不动。这种"躺平"策略对市场流动性是致命打击。
记得去年有只股票,基金持仓很重,但就是不涨。后来发现,虽然持仓量很大,但交易量几乎为零。这种"僵尸持仓"害惨了不少跟风的散户。
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告诉我们:只有持续的买卖才能推动股价上涨。持仓量再大,没有交易也是白搭。就像一潭死水,再深也不会起波澜。
二、震仓背后的真相
说到震荡市,我深有体会。很多散户看到股价上蹿下跳就心慌,殊不知这可能是机构在震仓吸筹。
这只股票从高位调整后一直震荡,表面看毫无吸引力。但用专业工具观察交易行为: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橙色柱体是机构活跃期,蓝色柱体则是「机构震仓」行为。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异动,这就是典型的洗盘特征。
结果如何?
对比走势图和交易图,反差强烈吧?看懂这个,就不会被表面的涨跌迷惑了。
三、识别真正的机会
再看几个典型案例:
这些股票拉升前都出现了多次「机构震仓」。同样的震荡,有人看到风险,有人看到机会,区别就在于能否识别真正的交易行为。机构资金每一分钱都有成本,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反复震仓。看懂这个逻辑,你就比大多数散户领先一步了。
兴证全球有一个观点可以借鉴:宏观冲击的高峰期正在过去。AI、创新药、半导体等创新领域持续升级,传统行业也进入新阶段。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用机构的视角看市场。
另外,面对现在的市场,大家自己也要做到下面4点,操作上才能更安全:
不要只看持仓数据,要关注实际交易行为
学会识别「机构震仓」的特征
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工具
保持耐心,市场永远有机会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