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美国与印尼达成贸易协议,印尼对美出口商品统一缴纳19%的关税,而美国商品进入印尼市场则享受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的“超国民待遇”。 作为交换,印尼承诺购买150亿美元美国能源、45亿美元农产品和50架波音飞机,总订单额高达245亿美元。
这一消息让越南政府“十分惊讶”。 就在本月初,越南刚与美国达成协议,接受20%的对美出口关税,如今印尼竟拿到低1%的税率,成为东南亚最低。 越南谈判团队或许在懊悔:若多坚持几天,是否也能拿到19%?
特朗普将协议称为“美国的大胜利”:“他们付19%的税,我们一分不付,美国商品能完全占领印尼市场! ”这话半真半假。
美国稳赚不赔:零关税打开拥有2.8亿人口的印尼市场,245亿美元订单覆盖能源、农业、航空三大优势产业。 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180亿美元,这笔订单几乎能填平窟窿。
印尼自我安慰:出口主力棕榈油、电子产品、鞋类关税从0%-10%跳至19%,还要多买150亿美元美国货。 但印尼官员强调“比越南强”,因为“19%比20%少1%”。
隐蔽的条款是“转运惩罚”:如果印尼出口美国的商品是“中国等高关税国家借道转运”,将叠加原产国税率。 例如中国商品经印尼出口,需缴“19%+现行对华关税”。 美国海关的刀,早已架在供应链脖子上。
对越南鞋服企业而言,1%的关税差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越南鞋类出口平均利润率仅3%-5%,20%的关税已让工厂濒临亏损,若印尼凭借低1%的成本抢单,越南订单流失几乎成定局。
印尼国内同样悲喜两重天:
纺织业放鞭炮庆祝。 印尼纺织协会公开表示:19%的税率比越南(20%)和孟加拉国(更高)都低,这是“意外优势”。
渔业哭诉活不下去。 印尼渔业加工协会主席布迪·维博沃直言:“问题不是从32%降到19%,而是从0%跳到19%! 就算10%我们也扛不住。 ”2024年印尼对美冷冻虾出口额超8亿美元,新关税可能让这批渔民彻底丢掉饭碗。
越南的惊讶背后,是美国的精密算计:
先吓后哄:4月美国威胁对越南征46%关税,7月初降至20%,越南怕夜长梦多迅速签字。 结果美国反手给印尼19%,制造“越南吃亏”印象。
转口条款埋雷:越南协议规定“中国商品借道转运直接加征40%关税”,印尼则采用“叠加原产国税率”。 看似印尼更狠,实则越南条款更易触发审查,中企更难规避。
印尼能多砍1%关税,还因手握三张牌:
G20大国身份: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谈判团队以“影响区域稳定”施压美国;
镍矿诱惑:印尼控制全球50%的镍产量,协议承诺给美国新能源企业“优先采购权”;
340亿订单加码:原计划买190亿美元美国货,临时加码150亿换来让步。
这场谈判始于7月7日,特朗普向印尼发出“关税通牒”:若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将对所有印尼商品征收32%关税。 印尼经济部长艾尔朗加紧急赴美,但谈判僵持不下。
转机出现在7月15日。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直接致电特朗普,两人通话40分钟后敲定19%税率。 普拉博沃事后吐槽:“特朗普是个相当强硬的谈判者。 ”而特朗普把协议称为“各取所需”,印尼保住美国市场,美国拿到订单并封杀中国转运。
协议要求印尼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市场,首当其冲的是农业。 美国牛肉因规模化生产,成本比印尼本地低30%,此前因关税限制难以倾销。 如今零关税准入,印尼养牛户协会紧急集会抗议:“政府这是要我们的命! ”
更严峻的是能源依赖。 印尼承诺购买的150亿美元美国能源,主要是液化天然气(LNG)。 而2024年印尼自产天然气达6000万吨,进口激增将冲击本国能源企业。 印尼财政部内部报告警告:能源补贴预算明年恐飙升20%。
尽管民间怨声载道,金融市场却欢呼雀跃。 7月16日协议公布后:
印尼雅加达股市指数单日上涨0.92%,次日续涨1.7%;
印尼央行紧急宣布降息25个基点,行长佩里称:“协议降低不确定性,支持经济复苏。 ”
资本市场的逻辑很简单:19%总比32%好,订单损失可以靠美国市场准入弥补。 但对渔民和农民来说,这场“资本的盛宴”与他们无关。